四、(结局)
对,钟至诚,就是一开始我告诉你们我要出门去找的那个人。可我现在惊醒后看到他和他的一举一动,觉得眼前这个人我并不曾认识。
?
我默默无语地坐起身,开始仔细打量他和周围的一切:那张脸上的五官除了鼻子都无须特别作出说明,因为它们都长着一个形容词——恰到好处。而那鼻子的特别在于它山根高耸,让侧面几乎无鼻的我羡慕不已。他的身材和衣着和他的脸庞同样端庄,肤色洁白似米开朗琪罗得意的雕像。
非礼勿视,我稍微调整了目光的焦距。越过他造成的一小块遮挡,我发现周遭的环境和眼前的这个人一样,是一个我没有来过的地方。这个房间从天花板下降到地板边缘的墙角,从广阔的床单浓缩至床头柜上一片小小的灯罩,颜色一白到底。不过还好,这白并非那种一些初学化妆的女孩涂上以后走在阳光下,让路人有青面獠牙之观感的劣质脂粉的惨白,而是像第二遍的淘米水那样纯粹浸润的米白。
?
这时,那尊雕像开口了,他似乎看出了我此刻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的窘迫:“你不记得我了吗?这里是我的家。”
“嗯……我想我可能还没睡醒……”
“可是你昨天来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朦朦胧胧,跟喝醉了一样,身上又没有一点酒气。”雕像哂笑地看着我说。
“那……你认识我吗?”
“你废话。”
那看来只有一种可能——我来的路上不幸被天雷劈了个正中,短暂地陷入了失忆状态,而且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从中脱离。
有时候,我对陌生事物太过于无能以至无法开口言语。而眼下我就在经历那种无形的威慑。那个我不认识,却不知为何清楚地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也无法忍受这种荒诞的滑稽,他娓娓道出关于我们的事情。我凝神谛听,像展开一封在邮箱里静静躺了很久的远方来信……
?
“你好,易玲珑。如你所知,我是钟至诚。虽然你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但是我要预先向你道歉以说明——因为属于我们的故事可能简短得让你扫兴。即便如此,你知道的,一个塞不进一根针的洞孔下可能是一座蚂蚁们的王城,请你不要疑心我有意夸大我们过去的种种情形。它们全部真实,我以你能想象到的最残酷的惩罚保证。
故事的开头像一条狗一样简单——因为它就是条狗。那天晚上,我走在路上,春风和煦,我正在为一件普通的事情发愁。具体是什么事情我也已经分辨不清——无非是难以完成的工作,离群索居的寂寞,日复一日的无聊,还有仿佛和所有尚在人间的亲朋阴阳两隔的悲怆愁绪中的一种罢了。你也知道的,现在说起来是非常可笑,可在不慎踩入那摊看似稀薄的泥水里那一时,你会觉得像做梦一样天塌地陷。所幸那一次,我在往下陷的情绪中把头抬了起来,可能我只是想看看夜晚的天空,但是我看到了你——不,我先是看到了一条灰头土脸的小狗,而它当时正两眼坚定,又小心翼翼地跟在你后头。我本来以为那是你的狗,结果你突然回过头凶狠地小声对着它说:‘别跟着了!我今天没心情喂你!’这时我才发现你在哭。可是我发现了,狗却没发现,它还是继续跟着你走。
?
你又回头跟它说了几句不知道什么话——想必不是什么好话。但是还是哭哭啼啼地走进超市又出来,给它剥开几根火腿肠放在了地上走了。那条狗就不再跟着你了,但我还继续跟着。跟着跟着,我忽然害怕我会跟不上——就算跟得上,一直**祟祟跟着你也太不像样。我就跑了过去,到你跟前结结巴巴地和你说了第一句话……
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听起来比对一条肚子饿的狗跟着一个失*落魄的人这种随处可见的现象产生兴趣更经不起推敲。当我也不免怀疑自己的居心时,我不免同时想到,我的内心深处已很久不再对除了自己之外可悲的生命激起哪怕一丝恳切的怜悯。所谓恳切,就是像喉咙被噎住一样立刻要解决掉,一秒钟也等不了的心情……
……”
钟至诚接下来的话我都在恍惚之中没能听到。我也没能想起什么,但是我分明看到了,我看到我们两个人共同所有的,和各不相干的全部回忆——你要问我那是些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模糊的影象,这是一种感知,不是一种认识,就像没戴眼镜的近视眼看到的世界,或者说,双目失明的盲人能用耳朵触摸得到一切。我只想说,我和他本应该是一个人。我一直在各种真情实感和光怪陆离的幻象里寻找他,他也必定一直在寻找我——我们不会继续分裂下去,就算那条弥合分裂的狗没有出现,我们也不会永恒地分裂下去,因为就我和他本身而言,我们不仅是两个生命体,更是两种此长彼消,循环不息的情绪。
和悲恸互补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是可以长久,而不是别无选择的平静。
最重要的也不是快乐,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不精不诚,无以动人......
等我暂时从对他的叙述产生的久久思索中抽离出来时,才发现叙述的声音已不知在哪一刻戛然而止,这个空白像火柴盒一样的房间里只剩下我自己。难道又是在做梦?但愿不是……酒*不会留下最后一滴酒,我也不肯返回好不容易逃脱的牢笼……
这时,房间外传来了一阵琴声,我才发现房间的门也已在悄无声息中被人打开。我循着声音,往传来的方向走去。
如果琴师是俄耳甫斯,那么这琴声说明地府给了他第二次带走欧律狄刻的通行证;如果俄耳甫斯已被赶出地府,那么钟至诚就是我厌倦现实后的理想杰作,我就是正被乐声传颂给大地的,创造者创造出的创造者,皮格马利翁。
?
乔若拙谢谢??
有的家长向别人抱怨说自己家的孩子不长记性,有些事情由于危险或者其他原因,多次对孩子强调说“以后不要做了!”但是孩子总是会在不久之后旧事重演,无论是对他怎么强调,无论是对孩子大吼,还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即使当时对孩子有效果,但是过几天之后孩子就会将家长的嘱托忘在脑后。于是家长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什么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等等。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这样思考过?
孩子的内心就如同是一张纯净的白纸,任何一个行为的后面是什么在驱动他呢?家长通常情况下只是在抱怨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但是家长认真反思过孩子不听话的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和孩子所表达出来的需求吗?
如果给孩子贴上“坏标签”,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内心就会觉得自己就是别人说的那样,也就越来越会像“坏标签”靠拢。
一个妈妈的抱怨有一个妈妈曾经向我抱怨,说他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看手机,不喜欢学习,怎么管教都不管用,想尽办法去教育孩子,结果却收效甚微,这让妈妈感到十分气馁,也十分担忧孩子的未来。
孩子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不是写作业,而是找妈妈要手机,开始看手机上的动漫或者玩手机上的小游戏。妈妈如果不给孩子手机的话孩子就会各种哭闹,妈妈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就将手机交给孩子,跟孩子约定只能玩半个小时,但是孩子往往一玩就是很久,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
妈妈为此十分苦恼,“平时我在家里也不玩手机,但是孩子却不一样,不知道孩子从哪儿养成的这种陋习。”
其实综合大多数家长所遇到的情况,总结孩子喜欢看手机、打游戏等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爱与关怀;家长喜欢动不动就批评教育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只好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寻找安慰;孩子在家里感觉到束缚,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家长的条条框框让孩子感到不自由。
如果孩子整天只知道看手机,不喜欢学习,我们想要孩子进行改变,但是却难以奏效,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呢?
究竟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孩子某些问题的动因和目的,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寻找孩子行为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心理波动、行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不是效果会不同呢?
我在观察孩子很久后发现:其实孩子真的只是一个孩子,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比如一个孩子经常会说谎,家长认为孩子不诚实,其他人也给这个孩子打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但是实际上呢,孩子说谎只不过是因为家长经常会因为一点点小毛病就会十分严厉地批评孩子,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问责而不得不撒谎。
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对着家长撒娇,让家长感觉孩子十分粘人,我家孩子怎么就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立呢?但是实际上,孩子撒娇只是因为有一些需求正常地向家长表达,家长却不在意,只有通过撒娇,家长才会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一次又一次,孩子就养成了爱撒娇的毛病。
如果家长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孩子,去评价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也太不公平了。因为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没有什么坏心思,如果孩子内心中有着某种需要、需求,但是又得不到满足,于是孩子就会感到情绪低落,迫使孩子做出“让家长吃惊的事”来达到目的,或者让孩子做出其他的让家长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孩子的某些坏行为的养成,和家长本身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孩子的目的我们从孩子的各种各样行为当中去分析孩子的目的,其实大致来说有下面几种:
一、寻找存在感(爸爸妈妈,我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好吗?)
二、叛逆心理(为什么一直管我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做?我就要做。)
三、报复心理(你对我不好,我记住了,我一定也要这样对你,让你也体会一下。)
四、跟风心理(小伙伴都这样做,据说效果非常不错!)
五、玩乐心理(这样真的很好玩啊!爸爸妈妈也不陪我玩)
如果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能够从上面几个方面方面去分析孩子的内心,就能够很好地教育孩子。
比如孩子跟大人一起走在路上,大人一路上在谈天论地,孩子也插不上嘴,这个时候,孩子突然弯下腰,捡起来一只蚂蚁:“爸爸!你看好大的一只蚂蚁啊!”
爸爸也许会说:“你个孩子,地上多脏啊,蚂蚁多脏啊,赶紧扔下,赶紧擦擦手,真不省心!”
其实孩子也只是想在这个群体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罢了。
大人可以很亲切地跟孩子说:“这个蚂蚁个头确实不小,一定是蚂蚁群里的大将*,孩子你真棒,我都没有发现它!”
让孩子感受到回应和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很开心!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都不相同,但是家长都需要把握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先从孩子的角度去寻找原因,找出孩子的动因和目的,然后再决定怎么去解决。
每一个孩子都没有什么坏心思,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标签”,做一个理解孩子、爱护孩子的父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就会越来越棒!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如何为岁半到2岁的宝宝做辅食?孕妇晚上饿了,吃什么好些?“肚里呆一天,胜过人间三天”,孕期4做4不做,让胎儿足月出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