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幸遇国际大专辩论大赛
TUhjnbcbe - 2023/3/12 18:50:00

年金秋时节,我有幸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到该台的第八演播厅参与《幸运52》。央视守卫森严,外门内门都有武警战士把守,出入手续严格。可一旦进入内部,则相当宽松自在,当我录完节目拖着疲惫的脚步准备离去时,发现隔壁第七演播厅的一场“金六福杯国际大专辩论大赛”正在入场,这下我来了精神,也不顾饥肠咕咕,一转身,就进入了北京大专院校的学生观摩代表之中,进入了该演播厅的现场。

第七演播厅黑白两色的布置庄重沉稳,一个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形成的圆圈体背衬着辩论台,与第八演播厅五彩缤纷的华丽装点迥然不同。当晚进行的A组第4场,由来自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代表队对我国台湾省的世新大学代表队。时间尚早,但世大队全体辩手已经早早入座现场热身。我不顾冒昧,径直上台,东瞧瞧西看看,似乎想把平日在屏幕转播中看不细的地方都一一尽收眼底。央视的朋友热情把我介绍给台湾的选手,他们一听是来自厦门大学的,竟一下都从座位欠身上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叫我“郑老师”,那标准而自然的普通话,那彬彬有礼的学养,真让我误以为是置身在厦大嘉庚楼的课堂里。台湾同学争相述说他们不但到过厦大,而且与厦大辩论队的同学有过交往。当我对世新大学的名气略显迟钝时,领队告之,世新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在台湾是名列前茅的,这也是他们此次能够代表台湾大学生参赛的原因。在场的另一位央视的女生也闻声趋上前来,一再表示她对厦大的神往,夸厦大环境的秀美,还说她是“易迷”,好不容易才买齐了厦大易中天教授全套的学术随笔。我笑着请她报考易老师的研究生,她腼腆而用力地点了点头……

辩论赛随着姗姗来迟的墨尔本大学代表队的出现而即将开始,我回到了台下的座位上,发现每个位置上都有一个小圆牌,上面或写着“正方”,或写着“反方”,估计是用来进行无声的“声援”之牌。牌子特别地轻巧,同行的小刘突然眼尖地发现那牌子原来是由两个一次性的纸盘对粘而成的。紧接着摄制人员各就各位,台上全体人员退至幕后,突然灯光大亮,音乐声起,端庄清秀的主持人沈冰领着两支队伍一同登场。我身边的男生毫无顾忌地对沈冰的才貌赞叹不已,更对她高挑的身材赞美有加,“听说她原来是我们学校女蓝的前锋!”哦,原来是沈冰的校友呀,来捧场?

接着上场的是八位评委,沈冰微笑地将他们一一介绍给大家,其中有“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李琦教授”,我会心一笑,情不自禁把掌声鼓得更响了。接着又有四位“特约提问嘉宾”登场,他们是历届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从身份介绍听得出他们乃至沈冰本人都是辩论赛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为辩论赛争光添采,辩论赛也成就了他们美好而理想的工作。不过整个辩论台场面上看上去似乎略显拥挤,人确实太多了一点。也许由于辩论赛多年来老在一层不变的模式里打转转,编导们似乎想在“提问”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当日的辩题是“广告有利消费者”(墨大、正方)与“广告不利消费者”(世大,反方)。从墨大代表队三女一男的选手的口音听得出来,应该就是近年到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的佼佼者了,可惜其中一位女选手比较弱,发挥得不够流畅,几次紧张得舌头打结。幸好该队3号才女以自信的微笑和锋利流畅的表诉征服了听众,为墨大队两度赢得了掌声。相形之下,世大队三男一女才华出众,整体水平明显在墨大之上,特别是该队3号“眼镜男”现场的反应和思辨能力非凡(北京的《21世纪报》10月2日上有他的照片)。

整场辩论,真刀真枪,现场录制得十分顺利,基本杜绝了“演”的成分,唯有沈冰的一次口误而让录影机重来了一下。两队的教练同时在场上入座,表现却大相径庭:世大的颇有大将风度,默默无语,顶多以眼神示意;而墨大的则如热锅上的蚂蚁,几度跑在队员身后指手画脚,这样至少让台下的观众感觉不佳。而提问嘉宾果然个个张口不凡,每每问到点子上,的确给比赛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然而,整个辩论的模式与套路和过去历届的大同小异,甚至连说话的口吻与姿态,可怜的辩手们几乎没有了个性;加上辩题老套,许多话语的重复是在所难免的。我倒以为如果让“金六福”这样的白酒来作为引领此次大学生辩论赛的“奖杯”妥帖与否,这倒是一个很现实很新异的辩题,当然财大气粗的赞助商是决然不会同意的!

当评委们到台后点评高低理论胜负之际,场上的气氛随之紧张不再,沈冰让两队队员作“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既口说“大西瓜”时必须双手比划小西瓜的摸样,反之毅然,谁出了错,就得受罚。当然这些场面电视机前的观众是不知道的。结果世大队最出色的3号首先乱了阵脚,沈冰罚他接受一次观众的提问。然而没想到场面有点尴尬,沈冰举目四故,几百号首都大学生,居然个个“哑口无问”,我以为这多少泄露出我们现行课堂教育的软肋。于是我急忙“越俎代庖”,举手发问:“印象中台湾的女生反应机敏,口齿特别伶俐,不知世大为何男选手偏多?”这轻快一问既解了沈冰的燃眉之急,也急得世大学子连连解释,称他们还有好多出色的MM正埋伏在台下观战,蓄势待发……

最佳辩手是由我们观众现场评选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给每人发了一个遥控选择器,大家可按动代码,自由选择心中的最佳,选择结果在现场的电子屏幕上即刻叠加显示出来,这个新花样增加了现场观众的参与,且十分公平。结果是世大的三号“眼镜男”夺得最佳,而墨大三号的“微笑女”屈居第二。

评委的评选结果迟迟没有出来,我们观众要求两队选手各表演一个节目,世大一花独秀的女选手揭发她的队友之一是世大“校园十大歌手”之首,于是小伙子唱了一首台湾同胞的“抗SARS之歌”,相当不错的。墨大的也不示弱,他们唯一的男选手更是了不得了,放言让台下的听众任点一首,结果唱了张学友的一首歌,应该有专业水平的,歌声一下消弭了海内外所有大学的分隔,全场自发的掌声是那么地齐整和有节奏。这既显示出辩手的多才,更折射出流行歌曲在当代海内外中国大学生中巨大而普遍的影响。

当评委代表、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宣布了结果后,世大的台湾同学们高兴得在台上站了起来,全场在掌声中落幕……夜色中的央视大院里到处都是散场后的首都各高校的同学们,秋风咋起,凉意袭人,可人们一路争相热烘烘地发表着各自对赛场的观感……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遇国际大专辩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