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马云在大众的口碑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其中一个被拿来批判的点就是就是阿里系的蚂蚁金服用极高的杠杆撬动了极其庞大的资金进行放贷,大大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篇文章就来深度的解读,为什么蚂蚁金服可以起高杠杆和能起高杠杆的深层原因。
据统计蚂蚁金服的杠杆率是惊人的倍!
而用来约束商业银行的《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为8%,对应的也就是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这是任何一个监管层都难以接受的数据对比。蚂蚁金服仅用了30亿的资本金就放出去了2.1万亿的资金,蚂蚁金服申请上市后,当时市场给出的估值最低为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估值在万亿以上,一旦IPO闯关成功,我们给蚂蚁金服放款本金后面填上两个0,经过高杠杆放大之后实际被放出去的钱就是个天文数字!
蚂蚁金服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搞到这么多钱往外放?
答案就是:垄断
首先蚂蚁金服是和银行进行合作的,蚂蚁金服瞄准的是中小微企业这块蛋糕,众所周知银行是不愿意做中小客户的贷款,因为银行是人工放贷,用信贷员去调查,如果让他去审核小微贷款,一笔贷款万了八千,就是把信贷经理当公社的驴使一年到头干的活也比不上国有企业一笔的对公业务。
而且银行的放款有一整套的流程约束,接到客户要做尽职调查,调查完之后要形成报告,把报告交到审贷会,审贷会投票通过,最后会计放款。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没有三个月走不完。所以银行根本不接小客户的单子。
蚂蚁金服的客户覆盖面就太广了,块的能接万的也能接,它的客户都是淘宝和天猫上的商户,总共有万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商户的营业额、流水和利润等等数据,这些商户能用多少钱,能还多少钱,阿里巴巴给它算的明明白白的。只要商户申请贷款,蚂蚁金服这边用AI计算,十几秒钟就能放款,还能根据你每天的业务量来调整你的信贷余额。
这是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
中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银行这种人工放款模式天生就干不了这个,而阿里巴巴正是通过自己对大量电商中小微企业数据的垄断给自己赢得了和银行谈判的话语权。
正是因为蚂蚁金服,有自己独家的获客能力和风险控制模型,他在放款的时候让银行拿大头,自己放的本金非常的小,可能放块钱,蚂蚁金服掏他让银行掏,挣了利息大家对半分,最终造就了蚂蚁金服的超高杆杆。
但是为什么银行就愿意让蚂蚁金服这样“屈辱”的拿捏自己呢?
一个深刻的原因就是:银保监要求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并作出了规定资产总值的10%要放给小微企业,正是这个原因让蚂蚁金服根本就不缺合作方。银行自己放这些小额贷款可能连本都收不回来,但是蚂蚁金服根本就不怕钱收不回啦,一旦客户违约就可以用各种手段把账要回来,关了你的店扣了你的在途资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银行干脆就和蚂蚁金服合作了。
还有另一个比较让人害怕的是,阿里巴巴手上不仅仅有这小中小微企业的大数据,就连逛淘宝的买家的大数据他也是一清二楚,你每天通过支付宝花多少钱,你能挣多少他都可以通过你的账单和流水算出来,一旦上市成功,他就能成为银行离不开的拐杖,时间长了他可就不仅仅垄断客户端这么简单了,有可能用业务量来要挟银行谁能给的条件最优惠和谁一块干,不听话的踢出去,这些都是让监管层光想一想都会觉得恐怖的事情。
所以蚂蚁金服注定就不能让它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