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本文内容有疑问,欢迎在周四晚上20:00参与直播答疑!
小马读财温馨提示:随着央行资管新规的落地,“保本保息”的投资逻辑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标的物的充分信息披露就变得尤为重要。小马读财通过培养投资人的信息辨识能力,让投资人具备获取投资标的物底层资产运作逻辑的能力,实现自己为自己保本保息。
好,接下来介绍昨天直播中提到的知识点:
蚂蚁金服经过国家监管整改后,依然可以经营;而P2P惨遭监管一刀切,已经清零,因为其跟前者不一样,已经造成损失无法通过整改令其重新经营。
今天的知识点就告诉大家,P2P已经无可救药!
为什么P2P的风险不能像蚂蚁金服一样化解?
打破共识:都是网络理财,监管为什么不公平对待
建立常识:P2P泛滥的后果已经无法通过整改挽回
郭树清表示,已经对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进行整改,总体进展的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这当然是好事,蚂蚁金服杠杠太大,现在整改防患于未然,不至于跟P2P一样。不少人还为P2P喊冤,觉得都是网络理财,监管为什么不公平对待,小马读财认为P2P泛滥的后果已经无法通过整改挽回,逻辑如下:
首先,蚂蚁金服的问题在于滥用杠杆,而P2P的问题在于承诺保本保息。
这说明两者的性质不一样,蚂蚁金服的资金一部分自有,另外一部分来自银行,问题在于加大杠杠从银行融资太多了,一旦出问题,银行资金会遭受损失;而P2P完全不一样,资金来源是公众,一开始承诺保本保息或者利用高息来诱惑老百姓投资,很容易触及刑法,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者非法集资罪。
其次,前者是潜在的风险,后者是已经造成了巨额的亏空,未爆发的风险可以控制,已经造成的亏损无法挽回。
如果没整改,蚂蚁金服一旦爆发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但毕竟没爆发,没发生的事情可以挽回;而当初P2P野蛮生长,向公众融资,金额巨大,而且违法操作太多、风控不严致使大面积爆发风险,已经造成很多投资者的损失,整顿也无济于事。
所以在监管进行P2P行业一年多的备案整改后,发现无法挽回才一刀切的。
有一段时间,监管希望通过备案整改,用几个优质平台试点,当时很多人猜测是头部的几个平台能活下来。但一年多过去了迟迟没有消息,先知先觉的人预感到不妙,果不其然,没有备案一说了,取而代之的是清退!监管为什么选择清退呢?答案很容易想到,就是问题太严重了。
综上,监管对P2P和蚂蚁金服没有不公平对待,而是两者的性质不一样,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总体来说,P2P造成的损失严重的多,无法挽回。
【本知识点视频案例(来自年3月4日《理财怎么投》
郭树清表示,前一阵子已经有专门的报告公布过介绍过这方面的情况,就是对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人民银行牵头,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一起,从前年以来一直在进行整改,总体进展的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