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曦
6月底,蚂蚁花呗和西单大悦城达成战略合作,在西单大悦城内多家商铺中,消费者都可以使用蚂蚁花呗分期来付款,与此同时,双方还打通了会员体系,发行了电子会员卡。这是花呗打通线下场景的最新尝试。就在一个月之前,蚂蚁花呗联手上海医院,在支付宝上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医疗分期付费服务,未来双方的合作还将在诊疗、手术、住院等场景继续深入。医院,花呗还将陆续接入全国家医院。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金融产品,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的10号进行还款,免息期最长可达41天。除了“这月买,下月还,超长免息”的消费体验,蚂蚁花呗还有花呗分期的功能,消费者可以分3、6、9、12个月进行还款。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强调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策措施。花呗这款产品暗合了国家的*策导向,代表着蚂蚁金服在消费金融体系上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花呗,不仅是一款消费金融的产品,还具备了“赋能”商户的属性。场景化金融场景决胜。在消费金融发展到今天,场景即入口,有了入口,就有了数据,有了数据,就有了更好服务用户的可能。蚂蚁花呗正迅速渗透到与金融和支付有关的各个场景中。在淘系内部,淘宝、天猫中已经有80%的商家接入了蚂蚁花呗。在淘系以外,乐视商城、海尔商城、华为商城等国内3C类外部商户;当当网、一号店、银泰网、走秀网、魅力惠、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网购平台;口碑、饿了么、美团等O2O平台和商户,都已相继接入。“打通场景后,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放贷渠道,还能给用户提供一种服务体验,同时积累用户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和信息,就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郝颖是蚂蚁花呗的产品总监,这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一谈起场景的拓展,就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坚持,他强调“做应用就要先做场景”。郝颖和他的同事,从不把花呗仅仅看成是一款消费信贷领域的金融产品。他们希望,用户在使用花呗的过程中,价值能够获得提升,并体会到一种人文的关怀,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拓展更多场景。在选择场景时,花呗团队首先要看其能否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比如,对医疗场景的拓展,是想要解决用户“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而之前在浙江等7个省市推出电费代扣功能,则可以帮用户解决生活缴费的难题。场景的选择还要深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从中寻找最有增长可能性的机会。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势必带来新的*策应对,比如,二胎*策的放开,会带来母婴、幼教等的消费需求;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会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会产生;同时,个人对幸福感追求的提升,又会带来旅游等领域的消费需求。这些都是蚂蚁花呗未来的机会所在。赋能商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嵌入特定的场景,产品必须能解决参与者的痛点,在销售场景中,卖家(商家)和买家(用户)是最重要的双方,对二者价值都有提升的产品才更有竞争力,事实证明,花呗既能“赋能商户”,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客流和销量,也能方便用户,让消费者可以“超前消费”。“寓营销于金融”是蚂蚁花呗的亮点。商户方传统的营销方式是给用户折扣或者红包,但是这种方式只对有一定购买力的用户适用,对于那些“囊中羞涩”的用户来说,该买不起照样买不起,但是花呗分期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原来买一台空调需要元钱,即使商家有促销,也顶多打个八折,但有花呗分期之后,假如用户分三期,只要付2%-3%的费用,一个月支付多块钱,就可以把空调搬回家。在这一点上,苹果公司更是“城会玩”,在苹果的旗舰店里,常年有三期免息活动,这等于是拿公司的营销费用来补贴花呗分期的手续费,消费者享受到了分期零费率的优惠,这对于国内些那追求时尚、又囊中羞涩的年轻果粉来说,真是再贴心不过,而苹果公司则增加了销量,将原本很难量化效果的营销费用花在了刀刃上。目前,天猫有接近10万家商户在使用花呗分期的服务,郝颖介绍说,有了分期的功能后,客户的购买意愿和商家的客单价都有很大提升,“原来消费者在商家平均购买块钱的东西,现在提升到了0”。数据显示,在接入蚂蚁花呗后,在天猫电器城里,大部分商家客单价都提高超过了30%。行业的销售额平均提升了23%。还有很多外部商户也在使用花呗的服务:乐视、海尔、小米、魅族、oppo等品牌的官方网站都开通了花呗服务,用户在这些3C品牌官方网站下单购买产品的时候,也可以直接使用蚂蚁花呗。其实,这些3C企业中的很多也具有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条线,而市面上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又不胜枚举,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愿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