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哈啰出行赴美IPO前夕关于那位精英C
TUhjnbcbe - 2021/6/5 6:47:00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作者|汪喻晓

和麾下那些壮观的自行车*团相比,哈啰出行CEO杨磊,一个永远戴着黑色全框眼镜32岁的敦实男人,要低调得多。

比如,4月2日由雷*做东在北京四季饭店召开的华夏同学会春季餐叙,外界只能从外泄的数张照片中,由现场凌乱摆放的桌牌上,才能发现他的踪迹。

不过,作为外部嘉宾,或许杨磊此次亮相不仅仅出于礼节性捧场。毕竟,雾芯科技的汪莹、知乎的周源、逸仙电商的*锦峰,特别是同属出行行业的小鹏汽车何小鹏,都在被邀名单上。从刚刚登陆到上市年余,从59亿美元到亿美元,这几位都已成为美股公司的舵手,而这正是他即将达阵的目标。

取经是难免的,特别包括在IPO前如何应对来自四方陡然升高的名称质疑。在这方面,杨磊还是个“学生”。

果不其然,负面消息接踵而至。有媒体称,杨磊曾控股并任CEO的爱代驾已从市场销声匿迹,而其关联的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无力清偿债务,被申请破产。该破产清算案已于年4月29日在上海开庭审理。

这不是一个好时点——由“哈罗单车”进化而来的“哈啰出行”,4月24日才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预计IPO筹集资金不超过1亿美金。

根据招股书,哈啰出行年至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营收增速逐步放缓。净利仍为负数,年至年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三年总亏损达48.47亿元。

“共享经济第一股的名头”固然响亮,但持续的亏损,尤其是极为普通的“集资”额度,都代表了一种市场的态度。

更何况,对有些公司而言,美股上市很可能只是麻烦的开始。

好轮子来自“抠门”

哈啰出行在招股书中将自身定义为本地生活服务商,这意味着哈啰决心撕掉“共享单车”这个著名标签。从具体业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旧有的两轮车和四轮车业务——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顺风车、网约车;一类是新近展开的本地生活服务——到店团购、小哈换电、酒店旅游和线上广告等。

显然,此次募资除了技术研发之外,重心将会用于新场景业务的铺开和宣传。至于钱够不够,那已是另一个问题了。

从其招股书中的披露来看,近三年哈啰出行的年亏损在持续收窄,净亏损率分别为.45%、31.30%、18.76%;毛利润则实现了由负到正,分别为-11.48亿元,4.19亿元,7.15亿元;毛利率持续提升,在年达到了11.8%。

上述数据乍看起来充满希望。但是拿来与其他竞品平台和公司相比,就会见了“真章”。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的毛利达到82.2%;同期,其顺风车平台毛利率达到86.3%,目前仍然是市场占有率老大,而牢牢将哈啰出行压制在第二的位置上。

然而哈啰出行的一个优势技能在于成本控制能力极强。近三年其营业成本分别为31.61亿元、44.05亿元、53.29亿元,年成本增速为39%,到了年成本增速再降18个百分点至21%。

以其营销费用为例,从-年的营销费用分别0.91亿元、2.68亿元和3.64亿元,营销费用率分别为4%、6%和6%。这个数据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两位数的营销费用率来说,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甚至有点“抠门”了。

营业成本中占比最重的“一般及行*支出”,近三年所花费用分别为2.31亿元,4.67亿元,7.70亿元,年同比增长了%,年则降至65%。

一方面营收高速增长,一方面成本压缩和控制到位,这应当是其提升盈利能力、实现毛利润转正的一个关键点。

当然,钱不是靠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

首先,传统哈啰共享两轮车的赚钱能力不算差。根据招股书,其用户季度平均交易金额已从年第二季度的10.7元,年第二季度的23.3元,升至年第二季度的35.1元;交易用户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年第四季度为万,年同期增长了51%至万,年第四季度升至万,同比增长13%。

从交易总量的比例来看则更为直观。年、年、年的交易总量为45.96亿,55.80亿,51.95亿。其中两轮车上述三年的交易量为45.96亿,55.26亿,50.89亿,分别占年交易总量的%,99%,98%。

两轮车是哈啰运营时间最长的业务,且一直保持着高频交易。在近三年行业格局基本定型,三足鼎立的竞争背景下依然增长,特别在年仍同比增长了19%,是哈啰最为稳定的基本盘,从而坐实了“好轮子”的名声。

本地生活业务太烧钱

更重要的是,两轮车业务已事实成为了哈啰其他业务的免费导流工具。比如其顺风车业务,就背靠两轮车积累起来的用户池迅速扩张。

哈啰顺风车业务从第一季度开始产生交易,年总交易量为万,年为万,同比增速高达92%。在年哈啰全年79.01亿元的交易总额中,共享两轮车贡献了49.07亿元,占比62%;顺风车贡献了29.7亿元,占比38%。到年,在哈啰.52亿元的交易总额中,共享两轮车、顺风车的交易额分别为58.46亿元,69.68亿元,分别占交易总额的45%与54%。

作为后来者,顺风车首年的交易额占比就达到近四成,年增速高达%,直接原因是相比两轮车,前者单价较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拜两轮车业务导流所赐。

现阶段,哈啰顺风车交易额已经全面超越两轮车,成为哈啰的另一个核心“轮子”。

对比昔日两位头部玩家摩拜和OFO凭借单一的业务模式疯狂扩张市场最终走向灭亡,哈啰多边拓展业务线,为公司营收寻找新增长点的方式,也许更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有数据显示,至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从年的19.5万亿元增长到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6%。而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在年只有24.3%,增长空间广阔。

杨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市场。哈啰在年与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合资推出换电服务,目前这些电动车换电柜已在55个城市落地。据招股书透露,其网约车、到店团购等“其他”新业务,在年收入了.3万元,亏损了.3万元,是现阶段哈啰唯一亏损且可能长期亏损的业务。

可以这样理解,现阶段哈啰正在烧钱为它的本地生活产业进行布局和积累用户池。而自己的钱总有烧完的一天,拉资本入股成为必选项。

杨磊背景引发质疑

哈啰出行的招股书显示,在增发35,,股CEO奖励股后,其CEO杨磊共持股10.4%,仅次于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的36.3%。

对于曾在4年前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CEO杨磊,其相关背景在招股书中着墨不多。通过天眼查查询,杨磊曾任爱代驾CEO和创始人,也曾是爱代驾关联的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而该公司因未按时偿还债务以及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已被债权人申请强制破产清算。

此前,杨磊作为上海币达的实际控制人,曾多次因公司案件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据了解,该公司涉及的法律诉讼案件高达起。另外,杨磊在年11月还作为被告涉及一起公司股权纠纷案。

翻看上海币达的融资历程,其在三年不到时间里进行到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然而公司方面很快将上述外部融资额烧光,如今更陷入破产境地。至于相关投资人是否会通过法律手段对当时的实际控制人杨磊进行追溯还不得而知,毕竟后者目前仍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联想到杨磊目前还持有10%的哈啰出行股份,以上未知的法律风险和舆论影响,对哈啰出行的美股之旅并不友好。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因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啰出行赴美IPO前夕关于那位精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