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对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影响最大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为那个样子的人。
父母修养好,孩子有教养
教育来自生活的点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语,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父母也应做到有修养。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年幼的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获得一种与父母共通的安全感。随着时间变化,久而久之,这种模仿逐渐内化成孩子的性格。
如果父母表现出的都是缺乏修养的行为,那么孩子通过模仿这种行为,也会变得缺乏教养。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以修养育修养,以品德养品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
父母有格局,孩子才能优秀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宽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作文字篇3
我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相助之恩,当我们在默默为亲情、友情所感动的时候,你有没有记得在自己孤身一人的时候,伸过来的那只陌生而温暖的手?
在读《史记》故事的时候,有一个“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只好在淮水边钓鱼,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起曾经看到一个报道,一名女子晕倒在大街上,几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忽然感到悲哀起来,感恩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可是现在的社会,人们为什么变得冷漠了?韩信遇漂母,现在的社会还有几个漂母?又有几个韩信?人们不愿伸手帮助别人,受了援助的人们忘记了回报,如此一年年下去,人们还如何生存?
还好,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发现那么多陌生的手伸出来了,那么多陌生的身影投入到救援中去了,汶川、玉树的大地震,让我们再次看到陌生人之间也存在着关爱,社会还是好人多啊,我由衷得叹道。
朋友,幸福的时候不要冷漠得看待别人的痛苦,挫折的时候不要悲观得丧失求助的信心,让我们相信,我们还有一份热心可以无私地去帮助别人,还有一份期待可以得到别人的援助。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身缠万贯的我们是他人的铸造,人的一生的支点在于对于他或她隽永的感恩。”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能从陌生人的眼里看到温暖,我们不会孤独,不会害怕未知的未来,因为那一刻,命运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就是最亲的人。感恩陌生人作文字篇4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热心的帮助都会给人们的心中增添一丝温暖的感觉。我的心灵中曾有过这样温暖的感受。
那是一个五月的中午,我还是照常去学琴。但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摁完三次门铃时,才发觉老师不在家。“真倒霉!”我又飞快地下了楼,但却发现妈妈的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着急死了,在门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
这时,一位穿黑色西装的叔叔向大门走来,见我着急的样子便忙问:“怎么了?”我见他不像是坏人,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借着我与他谈话的机会,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位陌生的叔叔。他个子高高的,眼睛还蛮大的,只是戴上眼镜显得有点小了。
叔叔听了我的叙述后二话没说,开始不停的询问旁边的人看见没看见一辆灰色的奥迪?叔叔的眼神四处寻找着希望。看着叔叔那样着急的样子,我真是不忍心再看下去,大步迈上去说:“对不起,我妈妈已经走了。”“什么!”叔叔的眼睛瞪得老大。“这孩子,怎么不早说!”我在叔叔面前有些胆怯,叔叔高大的身躯似乎要把我吃掉似的。“那我借你手机吧!”叔叔刚要掏出手机又问了一句:“你妈带没带手机?”“带了。”叔叔又重新拿出手机递给我“拨吧!”“我飞快地拨了我妈妈的手机号,告诉了妈妈后挂断了手机。”谢谢叔叔!“这时我发现叔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微笑,他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等一下吧!“说完后就匆匆地走了。
叔叔的背影是那样的高大而温暖。我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给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于一时。养育子女,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于此,孩子的格局也会受到限制。
十分敬佩这位叔叔乐于助人的品质,尤其是在与我素不相识的情况下。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叔叔慈祥的面孔、善良的声音、高大的背影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恩陌生人作文字篇5
又是枯燥的夜。睡不着,便披上陈旧的棉袄,轻轻来到窗旁。有风。我始终关着灯,怕耀眼的灯亮赶走那份久违的宁静。天上有星,虽然繁多,但在我的视线里,只区区几颗异常出众与明丽,其余都似亮非亮。没有雨,也没有月亮,见不着皎洁的月光,四周只一片漆黑。绿树不再发绿,红花不再艳红,死气沉沉。我愈发感到寂寞了。
突然,一股股无形的力量穿破黑暗,在前方灰暗的树梢上一拐弯,径直朝我飞来。其速度可想而知,快极了!几秒钟后,我猛然惊醒:是笛声!就在这个奇妙的瞬间,我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从未有过的“迷失”。美妙的笛声此起彼伏,一会儿高涨,一会儿低落,就好像不是真正的音乐,而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也许吹奏人和我是相同的处境,夜晚烦躁孤寂,无法安心入睡,便想到用吹笛子来消遣时光。我继续听着笛声演奏。可忽然,那股股无形的力量又这么一变,变得更美妙了:拥有风的节奏,怀有雨的节操,还含有夜晚寂静无人的静谧。它让我如痴如醉,身临其境,仿佛登天。
有束温馨的白光铺洒大地,我惊愕:是月亮么?随即再次望向天空。这次不仅有新月,还有闪烁着荧光的星星,它们个个都亮丽无比。风静了,躺卧在柔软的草坪上,不知有多么舒畅。柔软的笛声与景物混合,渐渐的,我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一切,灵*随着音乐驶向远方······我被领入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看不见寂寞、忧伤与邪恶,只有快乐伴随期间。它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美好意境吗?
刹那间,幽静的月光不见了,闪烁的星星消失了,那梦幻般的世界已不复存在。现在有的,只是耀眼的阳光。早上了么?我大吃一惊,有气无力的撑起身子,瞌睡虫依然盘旋于四周,虽然也是那样无力。是梦么?我恍然大悟,心里少了那份枯躁,多了一份欢畅;少了那份厌烦,多了一份感激。
感谢吹笛的人。问:“你有什么特点呢?”爱心说:“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被感动,看见乞丐就想给他们一口饭、一件衣;看到伤心的人就想去劝慰;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去帮助……”爱心的话还没有说完,黑心说:“你真傻!”小兔子大声呵斥黑心说:“住嘴,黑心!爱心才是真正的心!”小白兔仰起头坚决地对长颈鹿医生说:“大夫,我选爱心!你把爱心植入我的身体吧!”
小兔子换上了爱心后,生活得更快乐了……
2我发现了心脏的秘密
星期六的早上,我在家里看《九个女孩一只*》的电视,看到最紧张情节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心脏怦!怦!地又节律地跳着。
这时我想我的心脏为什么会有节律地跳动呢?我百思不解,我深怕自己有什么病,最后我决定去查找资料。我走进房间打开电脑开始查找。
啊!终于找到了。原来人体的心脏分为右心房、左心房和右心室、左心室。因为在右心室与静脉相连的交界处,有一团紧密的组织,叫“窦房结”。窦房结会自动发出有规律的兴奋波,一般每分钟70至80次。兴奋波通过心房、心室的内壁膜上的特殊心肌组织,传送到整个心脏,于是心脏就发生了有节律的收和放的跳动,不过有时会因为情绪紧张和兴奋过头而引起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怪不得有些人会有心脏病,他们是过度地紧张和过度的兴奋而引起的。我们都该好好的保护这个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脏。
噢!原来我的心脏会有节律的跳是刚才看九个女骇一只*的时候过度紧张而引起的。
我明白以后非常高兴而且知道只要自己肯查资料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3心脏的自述
我叫心脏,我住在小主人的胸腔左边一点,我只有小主人的拳头那么大。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父母有格局,才能打开孩子的未来。
父母有远见,孩子未来宽广
《论语》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样适用。
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打算。父母虽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却可以为孩子的理想或未来添砖加瓦。
孩子成长的旅途总要面对许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指导,这时父母的远见就体现出了价值。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小女孩特别喜欢画画,而且十分具有绘画天赋。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议小女孩父母给小女孩找个老师,将孩子好好培养一下。
女孩的父母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却一直没有在意。后来,随着时间发展,小女孩身上的天赋被消磨殆尽。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也是身怀天赋,却因父母没有远见,而最终泯然众人。
有远见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未来打算。让孩子活得开心快乐绝不是让孩子处于散养状态。让孩子做个孩子,有个孩子的样子也不等于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
学习与快乐并不是冲突对立的,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唯成绩论,以“成王败寇”简单粗暴的评价孩子,反而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孩子的长处,会引导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
父母有远见,孩子未来的路就更宽广。
父母有原则,孩子有纪律
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但一定要有原则。
《颜氏家训》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教育孩子有原则地约束比无条件的纵容更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没有原则或者虽有原则却屡屡破坏原则,那孩子的将来可能会出现许多麻烦。
有原则,就是遵守规矩。原则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能因为爱去纵容,去破坏现有的规矩,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父母有原则,才能教育出有纪律,道德感强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坚持做父母的原则,放纵孩子,不让孩子明白道德规矩,教育出的孩子也不会有原则,不会有纪律观念。
孩子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越需要坚守原则。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父母必须用坚决的态度使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
许多家庭都有这么一个通病,就是家里虽有规矩,但孩子一哭一闹当父母就失去了原则。
许多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能被满足,只要一哭一闹甚至不哭不闹,父母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降低底线,失去了做父母的原则。
想让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家长首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当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制定了一些规则后,就要严格遵守执行,不能轻易破坏规矩。
我是慢慢长大的,小主人的拳头多大,我就多大,我长的像歪了一点的鸭梨,我日夜不停的工作,就是为了小主人健康成长。我每分钟大约跳动六十下左右。上完体育课,我会跳得的很快,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刚刚小主人上课的时候,他的老师让他摸我一分钟跳动多少下,为了节省时间,他摸了脉搏,脉搏在大拇指下面约三厘米的地方,我跳动一下,脉搏就跳一下,当然,我比脉搏跳的快一点。
这时候,老师要求小主人和他的同学们双脚蹦起来,他的男同学都累趴下了,但他的女同学和我的小主人一直坚持着。现在他的老师又让摸我了,我现在跳动的频率比刚才更快了,没运动之前,我一分钟跳动九十下,现在跳动一百多下。当小主人慢跑两分钟后,我跳的比刚刚多一下,我跳动的很有节奏,像学校乐队里的击鼓手打鼓一样,咚、咚、咚……,每下间隔半秒。
我听见小主人说:“以后我一定多锻炼身体,让我的心脏寿命更长、跳动更有力量!”
4心脏--生命的发动机
我们每个人的胸腔里,都有一台生命的发动机----心脏。奋而收缩,整个心脏就这样动了起来。
那么,心脏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原来,心脏和与它相连的大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网----血液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脏处于关键地位,它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站,心脏工作起来就像一只泵,它收缩时。将左心室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鲜血“压入”到主动脉去,通过动脉管输送到身体各部。与此同时,左心房立即从肺部吸取新鲜血液,以便供左心室下一次收缩使用,就在这段时间里,右心室同样在排放血液,右心房也同样在吸进血液,不过右心房吸进的是从静脉来的、带有大量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这种不新鲜的血通过右心房到肺部,在肺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后,又变为鲜血流入左心房。心脏就是这样“吸进”和“放出”血液,让血不停运转、循环的,由此,生命才能够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续、发展。
心脏对于人类好比太阳一样重要,要是没有太阳,我们就不会有可燃的煤块,可吃的食粮,可住的房屋……总之,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就人体而言,假如“心脏不欢唱生命之歌”,不日夜跳动,那么我们的血液就无法奔流,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眼耳鼻舌身就毫无用处,大脑这个司令官也就完全失去作用了,一句话,世界不能没有太阳的光辉,人类也不能没有心脏的跳动,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就意味着人的死亡。
活着的人,身体是温暖的,如果心脏停跳,身体就会逐渐变得冰冷。人们从经验中感觉到:心脏是产生热力的器官。由于心腔的不断跳动,推动着血液循环,加上与食物所得营养和呼吸所得氧气的复杂结合,才能使人保持正常的体温,才使我们有了生的活力,因此说它为生命的发动机并非言过其实。但人体太复杂了,我们至今仍未弄清这部发动机是怎样“点燃”的?什么因素使它不停地跳动?科学只知道,这些“冲动”起始于窦房结的一小束组织。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从这个结发出的“自然之力”形成兴奋波,或者说,从窦房结这座电站发出的.电流向右心房和左心房扩展,使心肌收缩,电传到房室,通过它,再传递到心室,促使兴奋而收缩,整个心脏就这样动了起来。
可见,心脏的工作是如此重要而又繁忙,它每分钟约跳70次,一生中就要跳动近万次。你活岁,心脏为你跳动年;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失去爱,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复制父母的行为,更会复制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修养、原则、格局。
做一位好父母应该明白,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完善自我为孩子做出榜样比一味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