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与每个人相关,这些APP们正在集体给你布
TUhjnbcbe - 2021/4/24 16:55:00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74648.html

这是Spenser的第篇文章

前段时间,我发过一篇关于《逃离花呗》的文章。

到现在还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说滴滴也推出了借款,微博也出现了借款服务,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怎么回事?

确实,现在打开手机,随便点一款APP,这些热心借你钱的广告,就铺面而来。

美团,有美团生活费;

苏宁,有任性贷;

爱奇艺,有借条;

饿了么,有饿用金;

去哪儿,有借去花;

连WPS,都有金山金融……

从视频,到外卖,再到办公软件,借贷无处不在。

谁能想到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且各自璀璨的互联网行业,最终的归宿,都成了贷款。

1

放贷,成了互联网变现的共识

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如此热衷于借钱给你?

很简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手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流量、用户和数据。

流量为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把用户变成钱?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互联网人很久很久。

20年前,腾讯用户破千万,马化腾不知道怎么变现,差点万就把腾讯卖了。

有用户有流量却无法变现,就跟虚拟炒股赢了钱似的。

眼看着各项数据都上去了,钱却不进自己口袋。

这放谁,谁都难受啊。

直到马爸爸一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先后推出余额宝、花呗、借呗、网商贷……

只是呢,为了不让中小微企业去银行贷款难批,他们赚了几倍于银行的利息。

在蚂蚁之前为上市准备的招募书上,能看到它的几个板块的利润占比,分别是:

1、支付和商务服务(支付宝,淘宝天猫等)10%的利润;

2、微贷市场(花呗和借呗)50%的利润;

3、理财和保险平台(理财产品和保险)利润35%;

4、科技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利润5%;

淘宝天猫做了十几年,利润却只有花呗借呗的五分之一……

这很讽刺,也很现实。

有了第一个先例,互联网的其他大佬们一边眼红,一边整整齐齐地跟上了队伍。

电商平台可以放贷,外卖平台可以放贷,美颜相机可以放贷,社交平台可以放贷,办公软件也可以放贷……一切皆可贷。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这条路,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贷,就这样成了互联网变现的共识。

2

互联网只有2种产品,借你钱的和死掉的

互联网放贷,为何屡试不爽?

首先是暴利。

就按借呗来说,一般都会告诉用户日利率万3或者万4。

也就是借你1万块钱,一天利息只要三四块钱。

就拿万四来说,分期12期还款的话,实际的年利率高达16%。

借呗的日利率最低是万分之1.5,最高到万分之6.5,折算成年化利率,就是5.4%-23.4%。

高利贷,也不过24%啊。

就这样,都算良心价了。

据不完全统计,小额贷平台已上线了几千家,有不少产品的年利率超过%,有些甚至%。

如此正儿八经持证上岗的暴利,谁人不心向往之……

除了暴利之外,互联网企业凭什么能把小额贷做得如此风生水起,草木皆贷?

因为它们就是互联网本网啊。

背靠大数据,谁更爱买买买,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消费,什么场合更能达成成交,以及谁还得起钱……

这些信息,互联网摸得门儿清。

都这样了还不放贷,是跟马云一样,不喜欢钱吗?

有钱不赚,大逆不道啊。

难道就没有坚持不放贷,专注于自身发展的互联网品牌吗?

有是有。

只是它们都死了。

当下的互联网只有2种产品,借你钱的和死掉的。

米聊输给了有微粒贷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每个人相关,这些APP们正在集体给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