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万众一心”
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一)
中国加油
年,一场疫情袭来。新型冠状病*的肆虐,让每个人的心情变得灰暗。灾难面前,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未畏惧。全国同胞,不约而同的加入到这场战“疫”。其中,有一群“逆行者”,自愿签下请战书,为保护同胞而冲锋陷阵;有一群“基建狂魔”,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建设起火神山、医院;还有一群最普通的人,为疫情捐款捐资,慷慨解囊,坚守一线……鲁迅曾说,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疫情之下,南宁市碧翠园学校初中语文组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征文活动,为战“疫”助力,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同学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平凡英雄们表达了最诚挚的敬意,用文字凝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营造了“抗击疫情,万众一心”的浓厚氛围,抒发人民抗击疫情、敢打胜仗、英勇战斗的中华精神。
1.心有锦缎,白衣逆行
心有锦缎,白衣逆行
班刘玥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题记
有的人,身着白衣,心有锦缎。面对突发疫情,他们不记报酬,无论生死,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医护人员!
年12月底,疫情爆发!武汉——病*起源地,一夜之间,武汉“封”城,长长的大街上空无一人,一片寂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雨中”低头”,“狂风中”颤抖。就在这危机的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他们选择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拿起手中的“武器”,站在前线参与战斗,从死神手中解救一个又一个感染者。从这一刻开始,他们要克服重重困难——往后的几十天里:他们一天只能睡3到4个小时;他们年轻的脸会变得苍白没有光泽;有神的眼睛会因为缺乏充足的睡眠发肿发红充满血丝;他们甚至不能脱下防护服,不能喝水,没条件吃饭,没空上厕所;他们正常的手会变得伤痕斑斑……
李小丹曾参与过SARS战役。疫情发生时,他主动请战。李小丹接受采访时充满信心的说:“有危险,我有经验我先上!”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深受感动。其实李小丹不是不知道这有多危险、多困难,是他本能的责任和担当让他迎难而上!
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一位医生脸色暗沉苍白,一双疲惫的眼睛内陷,脸上的黑眼圈和被防护眼镜勒出的紫痕异常显眼。可她还笑着说:“我不累,我很幸福。看到这些病人好了,我很快乐开心!”这一刻她的样子、她的话语印在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心上。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医护人员,有些甚至为此牺牲:年仅28岁的宋英杰,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时年34岁的李文亮医生被感染,从而离开人世间……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让我们永远致敬!
面对疫情灾难,医务人员勇敢无畏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并非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前行。因为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指导老师:王雪梅
2.樱花落下的声音
樱花落下的声音
班梁澜卿
百态沧桑过后,你听,花开了——题记
一个民族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天破了,自己炼石来补;洪水来了,自己挖河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试药自己治。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曝晒就把太阳射下来。
斧头劈开的天地间,到处是不愿做奴隶的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己亥年末,子庚年春,一场黑暗卷袭了华夏,数万白衣*众挺身而出,燃九州一心,能者皆竭力。此时,背后齐唱国歌的村民,为警务人员送口罩的路人,远居海外寄回口罩的华侨等等,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是站起来的人民。
一开始我们可能是聚焦医护、建筑工人……但后来觉得要更为宽广,宽广到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的回响,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好好的,在这场黑暗中。
我们一直在等,等出口的光亮,等听沿途花草的呼唤,再等一等吧,等大雪洗涤这一切污秽,留下白茫茫一片洁净。
你看啊,雷神,医院一夜出图十日落成,四大“医护天团”削发上阵,会师武汉十六省一省包一市,踏平万难,温暖驰援。
为一国封一城,不论在什么地方,大城市也好,乡村也罢,看着确诊病例的数字一天天增加,我们的心,是疼的,可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些亿万的爱,便是中国的骨血。
你听啊,不怕牺牲,永不言退,这是白衣众将逆流而上的呐喊,他们的衣袖下的滴答声,是无私的汗水掺杂着滚烫的热血,是无悔入华夏的赤子之心。
整个民族,是由这样的*组成的,这完整的盛世,是由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撑起来的,中国人,是不会低头的,对侵略者,不论是怎样的侵略者,中国人,是拥有民族*的,正是这样的民族*,惟有这样的民族*,才能让这病疫尽去,华灯初上,加油啊,中国!
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这些黑暗与疾病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随着回忆消逝。
你听,武汉的樱花开了。
指导老师:刘果
3.这样的人让我对胜利充满信心
这样的人让我对胜利充满信心
班周安祺
那是12月初就感染的病情;12月20日开始的调查;直到1月17日才开始公布。它悄然无声的陪我们跨了年。那冷清的年味,与以往截然不同。窗外绚丽的烟花仍绽放着,但人们却无法安心的欣赏这份美好,楼底如约而至的鞭炮声已让人提不起精神,桌上香味喷鼻的佳肴没有了以往的滋味,原本该阖家团圆的家庭却有了些空缺……原本该被祝福充盈的手机,此时此刻却被“疫情”直接替换。随着疫情人数的不断增加,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撞击,早已无心去关心其他,每天都在默默的祈祷所有人都平安无事。你问我在哪?“在家。”这是大多数人的回答。
“在前线……”这是我心中的英雄的回答。
他们站在一线的地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沉重的护目镜,全身上下只能看得见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睛,背后肩负的是无法想象的责任与压力。而我能够做的只是好好待在家中不给他们添乱。“这是最美的战绩……”一位位逆行者战士们脸上都渐渐被护目镜压出了红痕,水泡,但他们毫不在意,并以此为荣耀般的叙述着这件事。长时间的斗争,没有人敢浪费时间,浪费身上的防护服,累了也就悄悄地靠在角落或病房外小憩一下,渴了也忍着,为了节省那一分一秒的生死时速。看着他们灿烂如花的笑容,眼底的乌青却揭开了伪装,看着这沉痛的事实,我不敢去想象他们的苦与压力有多么重,但到他们的眼神,眺望着远方,里头包含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束光,它亮得耀眼,而泪水挂在一旁,映着无数坚定的身影。也许稚嫩,平凡是他们最初的模样,但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这样的人让我对这次的艰苦战役有了胜利的信心。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是村里的疫情口号,直观的看上去或许有有些好笑,但他以着客气的话语想警醒那些非要为社会添麻烦的无知人们。同时也正因为是有了这些负责任的人们,每天都用着广播不厌其烦的提醒,默默的管辖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竭尽全力的不让疫情再肆意生长。即使会有几个稀稀疏疏的人出现,但他们的脸上都会有口罩的出现。这让我对胜利又添了信心。
老师与学生更是在这场战役中从未停歇,尽管隔着屏幕,但心交汇在一起,珍惜着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学习着,为的就是在下次的战役中自己也能够实打实的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为国家拖后腿。
外卖更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的“香饽饽”。他们尽心尽力的把每份食品都送上家,为了不让他们出门沾染病菌,口罩更是在他们通*的身上勾勒出了独特的色彩。
这些平凡的人们也都在用行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在为这场战役贡献着力量。对胜利的信心随着这些而不断增加。
钟南山院士与李兰娟院士“双院合并”,“挂帅出征”的他们,引领着一批人冲锋陷阵——其中包含着非典后的90后人们。那是之前非典时,被保护着的花苞,而在今时他们在绽放着自己的年华护在更加年轻和老去的人的身前。他们是我们的屏障,而我们是他们的背后。
所有人的力量如同一条条小溪,终究都会汇聚在一起,这几代人合并的队伍,组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力量!
这样的人让我对胜利充满信心,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力量充满信心!
指导老师:闫娟
4.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
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
作者:班刘宇
“中国人,总是被它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庚子年初,华夏大疫,疫起一鄂,心聚一国,热血的炎*子孙,以其一捧捧温暖之光,照亮神州大地。
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就不可能你没有缺陷。“鸿志薄云无愧怍,众心温暖照中国。”犹如一次震惊的场面,在水面上,有一群蚂蚁,紧紧的抱团,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度过了这次危难,一群外围的蚂蚁,因力量流失而掉入水中,陷入休眠,却也促使剩下的蚂蚁们努力的让这个团越发的紧实,牢固。难以置信,我从未想过血肉之躯也能如此坚不可摧。
“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做我们该做的事”不曾忘记,钟南山在晚年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坐上去往武汉的高铁,奋斗在疫情一线,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如这位老先生所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端起的是胸怀天下,舍己为人的信仰,是中国人民的国士无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申请书上的最后一句话,写满了医务人员的轩昂,这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无声中最响亮的誓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他们褪去华裳后是一袭白衣下遮掩不住劳累,他们何尝不知疫情严重,但国难当下,他们眸中只有必胜的坚定,所谓强大,就是在平凡人本可以沉默的时候,凭尽全力燃烧自己,为世界发出微光。大国重器莫过于此,上下五千年文明因此而星河璀璨。因为他们明白,舍己为人,为的是国家安然。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是的,情况越是紧张,越是千钧一发,越能研读出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抗击疫情,不仅靠一线医务人员的努力,还要赖于全国上下的凝聚力,团结一致,群众的努力,更使得中国人的力量得以发扬和发展。只因全国各地的募捐浩浩荡荡,每一份物资都萦绕着中国人的信仰,都持续着精神的发扬。只愿中华再现奇迹,国泰民安。
庆幸,在年少之时遇到这样的中国,那触动人心的使命和保护,是对当代青少年最大的鼓舞。在疫情中书写青少年的担当,是承担,更是责任。
青年之担当,是不惧,是偏向虎山行的逆行;是正义,是为世界不平的愤慨。疫情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对疫情的怯懦,面对疫情的不作为。“黎明之前的夜是最为黑暗的。”倘若没人愿意去做那道划破黎明的光,黎明就永远不会到来。世间就永远不会有曙光。正因如此,我们要高尚,要不苟且,要不胆怯,要在逆境中为英雄呐喊,要让我们的英雄觉得值得。作为青少年,自然也是责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觉悟。我们要视国事为大事,为重事,贡献自己能及的一份力量。不可忘记国人之众志,是每个普通人的真情,凝聚成的一声声:“中国加油。”
“于浩瀚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愿五湖疫情已终,病患永散,人间有情,同担风雨,必将守得山河无恙,水木清华。
指导老师:闫娟
此次活动,不仅切实提高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而且激发碧翠学子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进一步传递信心凝聚社会正能量!
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师生投稿!
主编:蒙谊强梁艺业
责编:冯杏锋闫娟
撰稿:班刘玥班梁澜卿班周安祺班刘宇
美编:杨诗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