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不妨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审视他,也许你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一个人在社会中,在事业上要取得成就、有一定的贡献,那你就不能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固想法。
既然不可为、无法做,或者做不到,那就早点觉悟,立即止步,这样才不致于浪费你的时间、精力、感情,避免出现到了最后两手空空的结局。
不如变换思维的方式,换个角度,也许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当一个人能灵活地处理问题时,往往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如果你对现在的视线范围不满意,就需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当你改变了思维方式的时候,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你又拥有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你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多的拓展。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只要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样的思维方式,你就能做到。
吃葡萄时,悲观者从大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失望,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乐观者则从小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快乐,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
悲观者决定学着乐观者的吃法吃葡萄,但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
乐观者也想换种吃法,他从大粒的开始吃,依旧感觉良好,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
悲观者的眼光与乐观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乐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快乐。如果你是那个悲观者的话不妨换种眼光吧。
站得高看得远是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你要先登上高峰才有这样的机会。
想要站得高,就要超越自己的眼光,超越自己的眼光,必须先得超越自己。
不妨想象一下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已经达到,那时你会拥有怎样的眼光。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已经年近古稀的农夫说:“我的力气和壮年时一样大!”
别人都惊疑地看着他,他进一步解释:“想想那块大石头,我壮年时抬不动,现在还是抬不动。”
不要以为你的眼光没有达到某个目标就以为它一直没有改变,其实你的眼光一直在变,只是你没有察觉到而已。
也许是你给自己眼光定下的参照物也在变化,所以你才忽略了变化,不要因此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这反而会损害“视力”。
一位病人找到眼科大夫:“医生,我不能念报纸。”
医生给他检查以后安慰他:“没关系,你的眼睛近视,配一副眼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病人惊喜地问:“真的吗?我配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报纸了?”
医生笑着肯定。
病人戴上配的眼镜拿起一张报纸来。
“医生,我还是不能念。”
医生奇怪地又仔细检查了病人的眼睛:“不可能呀?你真的只是近视而已。”
病人回答:“可是我不识字。”
所以有时是你自己没有区分“看不懂”与“看不见”之间的区别。
你的目光放在那里,你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那里,所以慎重选择你注视的方向。
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资源,不能够供你任意挥霍,所以你最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