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吗
TUhjnbcbe - 2020/11/26 16:23:00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近期有多次被问到“兴趣班”,准备写一个系列,尽可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Chaptr1

前几年辅导过卢湾区的一位高中生,因为她的中考成绩是上不了普高的,所以作为三校生她已经完全离开校园,长驻在某个上市教育机构里全日制学习。虽然有网课、软件和教师的一对一辅导,但学习依旧非常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高知妈妈干脆辞职做全职陪读。所谓全职陪读,就是和孩子一起去上课,上课时一起听讲做笔记,回到家后再二次甚至三次对孩子进行辅导。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两颗脑袋在为一个身体学习!”单纯从毅力和耐心上,确实让人佩服。

这位妈妈通过华师大的一位朋友找到我,当时她正在为女儿的数学学习头疼,约我一起和孩子交流一下并做个诊断。初见这个女孩,知书答礼,印象极好。通过简单的交流,她的学习流程是没有问题的,从她随身带的教辅资料中问了几个数学问题,我发现她的知识联结与迁移能力是有欠缺的,但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吃惊:她在运算上速度极快,而且算法奇特!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从小就学过速算的。我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她完全不懂其中的原理,只是为了速度快。

在后期的几次接触中,这个女孩在学习上的奇方怪招频出,让我大跌眼镜。其实,她学习上的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不是掌握目标取向(严重缺少内部动机),而是表现目标取向(求快求简求赞)。在和孩子妈妈的对话里,我大概找到了问题所在:这个女孩从小几乎是在各类兴趣班长大的,上海卢湾、长宁周边的各类“高大上”的校外机构几乎都参与过,英语口语、珠心算、国学、乐器、演讲、绘画、书法、形体等等,从小就为打造孩子的“十八般武艺”做了重量级投资。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教育人都深以为然。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朴素的过程,种籽依内在的节律发芽扎根,无法超越季节。但现实世界里,有多少孩子在典型的“超车思维”中被动地学习?

我后来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兴趣广泛似乎又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他们满身技艺却没有一个让自己乐在其中,某一技能让人惊叹却没有一点儿灵动之气……把孩子当成静态的物品来雕琢,而不是当成一个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孩子来培养,内心空间非常狭窄没有生机,空有若干技艺又如何呢?

Chaptr2

和孩子的妈妈成为朋友之后,我得以更深度地了解这样一个群体,以至于我有一段时间专门观察那多如牛毛的所谓兴趣班都在教孩子什么。当时,上海教科所普教所专门做过相应的调研,后来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我详细查阅过他们在~年的数据(上海稍早的数据刚好对各地有参考,并且也有纵向的比较价值。这些数据原文在《上海教科研》.11,cnki可全文检索),不巧的是,这个调查的源起是这样的案例:

?某儿童在幼儿园期参加了英语班、艺术班、绘画班等众多兴趣班,能歌善舞,能说会道,但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学习困难,成绩平平

?某幼儿在学龄前能够熟练背诵唐诗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但进入小学发生数学学习困难

调研结果是:

?幼儿兴趣班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绘画、英语、珠心算和舞蹈上

?家长让幼儿参加兴趣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学一些东西

?平均每次兴趣班的活动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80%左右的幼儿回家后还练习与兴趣班相关的内容,负担较重

?家长赞同“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年与年相比较,都在90%以上

?家长赞同“幼儿参加兴趣班能学到一技之长”年,比例为85.3%,年上升为91.5%

?家长赞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年占比47.2%,年则上升到52.1%

上的兴趣班多了,孩子在游戏、交往活动的时间上却大量减少了!

现在过去10年了,情况变得更好了吗?

这些数据提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教育原理:孩子的成长必须回到“人本”上来,而不是所谓的“丛林法则”与“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持续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所以,在孩子低幼阶段,那些兴趣班教给孩子的外在技能最多只是成长之树上的枝叶,而心灵是根,身体是干,作为家长更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