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蚂蚁金服上市前夕,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10月24日上海外滩峰会上表示,昨晚在上海确定了蚂蚁金服的上市定价。“这么大一次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在纽约以外定价,这是第一次,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谈及互联网金融,马云表示,互联网金融必须要有三个核心的要素——丰富的数据、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和信用体系。用这三个标准来衡量,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不能因为P2P把互联网金融技术否定了。中国怎么可能在几年之内出现了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应该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几年间产生了几千家P2P公司。
但同时,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马云表示,监和管是两回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来管。我们现在是管的能力越来越强,而监的能力不足。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火车站的方法来管理飞机场。
马云还分享了淘宝的管理经验。“17年前,我们没有技术,没有数据,也对未来的判断不准确,我们制定了很多的规矩,这个不许,那个不许。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叫加一减三,要加一条规则就要减掉前面三条规则,这样我们的文件越来越少。如果不减,规章制度越来越厚,是逼迫每个人去犯法去犯错。”
以下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强书记,尊敬的陈元主席、小川行长,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会的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
年,也是在上海,我跑到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了一通互联网金融的异想天开的观点。七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金融的外行,又来了。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只有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认真探讨交流得出的。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就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第一,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些思维上的惯性,比如总觉得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把填补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登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第二,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习主席讲过“功成不必在我”,我理解这句话讲的是一种责任,讲的是为未来、为明天、为下一代担当。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船连起来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让中国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敢去想航母这个事,这是一个错误消灭一个创新。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如果全国几千家P2P犯金融公司的错误,是不是我们其它地方出了问题?中国如何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完全是不敬畏技术,P2P是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拿着合法牌照的骗子。
今天我们的监管确实很难。创新来自市场,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对监管的挑战越来越大。其实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监和管不一样,*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策太少。今天需要“*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制订*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当时淘宝的*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策,就要减前面三条。我们现在的*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一些处长,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我的理解,习主席说的执*能力的提升,是指发展了并且监管有序的发展,而不是监管了没发展。
第三,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最当的当铺。这在当年也是很厉害的思想,没有抵押,担保这些创新,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4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有个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要饭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世界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如果二战后,当时的人们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和担当为未来、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今天的我们同样有责任思考未来的金融体系。未来的金融体系,要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做到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的唯一标准是普惠,绿色,可持续,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起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世界会陷入混乱的问题,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数字货币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数字货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数字货币和今天的数字货币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策机构,*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而不是仅仅是个电话。数字货币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解决世界经济、贸易可持续、绿色、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我们都需要,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的标准必须符合普惠、绿色、可持续。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坚持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改革是要牺牲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改革,结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但是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谢谢大家!
支付、消金和财富业务是蚂蚁金服当前的主要盈利点。随着支付战争阶段性“降温”带来投入下降,消金助贷模式走向成熟,以及其在财富领域的领先优势,这三块业务都有望贡献可观的利润。
本文的主题是,蚂蚁金服有多赚钱,以及靠什么赚钱?
据阿里巴巴财报披露,今年二季度,阿里巴巴从蚂蚁金服获得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收入为16.27亿元人民币(2.37亿美元),而年同期为9.1亿元人民币。
据此测算,二季度蚂蚁金服税前利润为43.39亿元,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78.78%。
按照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于年签署的协议: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其税前利润的37.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股权,且出让相应的知识产权,上述分润安排则同步终止。
去年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目前来看,这项交易尚未完成。
我们整理了阿里巴巴年以来的季报,并测算了过去4年半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情况(仅有年四季度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可以看到,按照自然年计算的话,蚂蚁金服在年、年、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90亿元。
分季度来看,蚂蚁金服盈利最高的季度出现在年,当年二、三季度,蚂蚁金服分别实现税前利润52.43亿元、53.20亿元,超过了今年二季度的水平。
年,蚂蚁金服于一季度和三季度税前亏损分别达到了19.01亿元、24.27亿元。在此之前,蚂蚁金服仅在年一季度税前亏损5.52亿元。
至于年四季度,阿里巴巴财报称,该季度未确认任何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在本季度,蚂蚁金服继续进行战略投资,以获取新用户,并抓住线下支付市场的增长机会。目前,支付宝及其关联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年的活跃用户。”
哪怕不考虑四季度盈亏,去年前三季度,蚂蚁金服税前亏损为19亿元。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到备付金集中存管落地实施,网络小贷监管拖累了花呗、借呗的业务节奏,等等。
另一个因素或许在于,蚂蚁金服在年6月刚刚完成了亿美元融资,暂时没有做高业绩去融资的压力,这可以解释它为什么会在年大规模释放利润。
整体上,支付、消金和财富业务是蚂蚁金服当前的主要盈利点。随着支付战争阶段性“降温”带来投入下降,消金助贷模式走向成熟,以及其在财富领域的领先优势,这三块业务都有望贡献可观的利润。
展望未来,toB的科技输出业务是蚂蚁金服最具想象力的部分,也是决定其估值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在下文中,新金融琅琊榜将从支付业务、消金业务、财富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角度,分析影响蚂蚁金服业绩的主要因素。
1
支付业务
支付是蚂蚁金服的命脉。
据易观国际统计,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7.70万亿元。其中,支付宝以53.21%份额排名市场第一,相当于一季度交易规模在25万亿元。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费率很低,面向B端商户在千分之六左右,面向C端的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还款、余额提现等通常费率在千分之一。
表面上来看,由于交易量巨大,对应的是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的收入。但成本同样巨大,除了支付机构本身的各项成本,尤其是市场推广费用,还要固定向银行以及银联/网联支付服务费。
过去几年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支付宝与财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