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R眼镜融入生活场景
用户总是偏爱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这一“进化”趋势尤为明显。从个人电脑将复杂的计算能力引入千家万户,到智能手机又将这种能力压缩进了我们的口袋。我们不断探索的是“计算能力”和人自身“更亲密”的结合。
我们能不能做到,将计算能力不仅仅带在身边、而是佩戴在身上,并能覆盖更多场景,以一种更加自然、更符合直觉的方式与之互动呢?实际上,这正是AR眼镜当下迎来的历史使命。
从谷歌GoogleGlass的初步尝试,到微软HoloLens的深度探索,再到苹果VisionPro的新品预热,乃至雷鸟创新最新发布的X2和X2Lite,过去十年间的AR眼镜的变革清晰可见:信息交互的哲学从“以机器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信息展现的界面也从局限于2D屏幕的框架中跃入立体化、全场景的交互时代。
即使如此,AR眼镜真的会成为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吗?
01不得不“处处妥协”的AR眼镜在年的GoogleI/O大会尾声时,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戴着一副异样的、不对称的眼镜框登台,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副眼镜,即GoogleGlass,是当时对于移动设备未来的一种大胆设想。毕竟,那个时候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AppleWatch还未问世,而AR眼镜被寄予了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块屏幕的厚望。
然而,十年飞逝,智能手机的地位岿然不动,AR眼镜却似乎仍在梦想的边缘徘徊。GoogleGlass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它既是划时代的技术尝试,却又被视为怪异的工具。在它之后的苹果虽然几经波折推出了VisionPro,但也并没有沿着AR的技术路径继续走下去,AR眼镜的命运如同科技界一场混合了美梦与噩梦的梦境。
实际上,AR产品并不是“停滞不动”,而是一直被功能与形态如何“折衷”所困扰。光学性能、设备尺寸与设计,以及电池续航力的权衡与博弈,导致市面上的AR眼镜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从形态上看:形状各样,无法做到眼镜形态;i人噩梦,出街即“社死”。
从显示上看:透光率不高、亮度不够,只能在光线不强的室内使用。还容易出现眼睛疲劳、眩晕等不适感。
从场景上看:一些产品只能做到单色显示,甚至在功耗的限制下只能作为提词器或者音乐播放器,无法提供和现实世界的虚实融合体验。
究其原因,大致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首先,设备尺寸和设计是影响用户接受度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眼镜产品要更加注意控制产品体积和佩戴舒适度,留给处理器、摄像头、电池等电子元器件的空间少得可怜,整个设计过程就像是给蚂蚁做心脏搭桥手术。在这样的折衷下,才造就了各种形态“眼镜”的诞生。
其次,从光学方案上来说,BirdBath、自由曲面和光波导是当下AR眼镜流行的几种解决方案,但这几种方案都各有利弊:
BirdBath显示系统:这种方案将内容投射到半透明的分光镜上,虽然其光学结构较小,使得眼镜整体更加紧凑,但其亮度和透光率相对较低,这限制了其在高亮度环境下的使用效果;
自由曲面:自由曲面技术位于BirdBath和光波导之间,能实现大约60%左右的透光率。然而,其光学模组较为显眼,从正面看类似于酒瓶底,这在美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ARknovv采用的自由曲面方案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在外观设计上并不理想。
光波导技术:使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薄片引导光线,在镜片内部反射传播至眼睛,使得眼镜可以更轻薄,但这种技术成本高,量产难度大,成本也高。
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大部分AR眼镜厂商应用的是BirdBath或单色光波导方案。相比于更为先进的全彩光波导方案来说,BirdBath成本低,供应链成熟,但不适合做虚实融合;单绿色光波导显示亮度高,但仅有一种颜色;而单目光波导虽不需要考虑合目难度,却不支持D显示。
但在人们的构想里,AR眼镜的作用应该是更进一步拉近人与数字世界的距离,而不是折衷下的“将就”:比如,逛街的时候戴上眼镜,喜欢的明星就可以出现在身边;烧菜的时候戴上眼镜,就可以“手把手”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如果AR眼镜不打破成本高昂但性能羸弱的诅咒,就完成不了这些功能,更别提“跨越鸿沟”,实现真正的普及。
这也是为什么Google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开始把AR产品的重心放在了工业端,毕竟和消费端相比,工业级产品对成本和使用体验有着更大的包容性;而苹果则采用MR的方式,通过VST(VideoSeeThrough)“曲线救国”实现AR眼镜的功能,但这种解决方案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售价超过2万元人民币。
科幻电影和现实终究存在差距,难道真的AR眼镜在短时间内只能是“海市蜃楼”吗?
图:雷鸟X2产品样式
此时,雷鸟X2和X2Lite的问世,似乎为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无线一体化的设计,高透光率和亮度确保了清晰显示与眼神交流,优化的光学方案和感知交互方案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专业级芯片的强大算力则为丰富的AR应用提供了支持。它不仅克服了以往AR眼镜的种种限制,更在交互设计和应用范围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使得AR眼镜真正走向消费者市场。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全彩MicroLED光引擎技术功不可没。
MicroLED技术以其高亮度和低功耗的巨大优势著称,但将其做到轻量级AR眼镜上,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雷鸟创新不仅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还实现了高良率的量产,这在行业内尤为罕见。这一技术突破也使雷鸟X2和X2Lite在AR眼镜市场中独树一帜,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真实的色彩表现,大幅提升了AR体验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AR眼镜从此不再“折衷”。
02到底什么是消费级AR?先来看看戴上雷鸟X2,你将获得哪些具体的AR体验?
图:雷鸟X2显示效果示意
由于系统语音助手接入了AI大模型,戴上雷鸟X2,你就拥有了一个“隐藏外脑”,当你约会时,即便聊到了你从未涉猎的领域,你都能从容回答,《碟中谍》的场景进入生活。
用雷鸟X2音视频通话,能够完全解放双手。比如在家里做饭时,你可以边学边做,甚至能精准控制盐的用量。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