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读过童话故事吧。
惹人怜爱的白雪公主,互相帮助的三只小猪、勤劳的灰姑娘等等,他们陪伴了我们的童年时光。
今天想邀请大家重读这些经典故事,带我们重读的是韩国作家朴炫希,她是一个从小就爱问为什么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高中的社会课老师。
她在《白雪公主为什么要开门》这本书里,加入了她的思考和发现,为我们展现了这些故事中蕴含的不同寓意,同时也为我们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
那作者究竟写了什么,作者又是如何“看见”跟我们不一样的东西呢?
现在我就来分享三个方法。
01“看见”跟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大家一定听过这个童话故事。
小猴子请小白兔来家做客。
他给小兔子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香蕉、桃子、核桃,还有瓜子。
面对一桌子好吃的东西,小白兔一口也不吃。
正在小猴子纳闷的时候,小猴子的妈妈端来了一盘青菜和胡萝卜,小白兔看到青菜和葫芦卜,马上开心地吃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喜欢吃的,未必是别人喜欢吃的。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介绍了思维转换,思维转换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顿悟感。
思维转换能让我们看见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因此,当我们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就能“看见”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尝试站在父母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领导的角度,站在下属的角度,站在客户的角度,站在顾客的角度,更全面地看问题。
思维转换,能帮你“看到”事物的不同角度。
02“看见”跟别人不同的观点
这个故事你也一定知道。
白雪公主出生后,在国王和王后的宠爱下,过得非常幸福。她喜欢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玩耍,而动物们也很喜欢她。
但不幸的是,白雪公主的母亲生病去世了,爸爸娶了一位新王后,而这个皇后最恨别人比自己美。
王后派武士去杀了比自己美的白雪公主,好在他没有杀白雪公主,而是放了她。
白雪公主在森林里遇到了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为他们打扫房间、做晚餐,白雪公主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幸福。
但王后知道了白雪公主还活着,所以她又想尽办法想要害死白雪公主。
后来白雪公主在吃了王后给的毒苹果后,倒在了地上。
最后一位王子救了白雪公主,并把她带回皇宫,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讲完了,大家还记得王后冒充看腰带的老太太、卖梳子的商贩,以及卖苹果的老婆婆,三次成功吸引了白雪公主的注意力了吗?
我读这段故事的时候,只是觉得王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但作者却针对白雪公主开门的举动,提出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小矮人多次忠告,不要让别人进到家里,而白雪公主却不听忠告,还是给别人开门,让自己三次面临危机呢?”
想要“看见”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5Why分析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问5次为什么,这样就以追溯到其根本的原因。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只要能找到根本原因,做3次或者10次提问都可以。
那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试一下,
第一个why,“白雪公主为什么要开门”?
回答:她好奇呀。
第二个why,“她为什么好奇呀?”
回答:因为生活很无聊呀。
第三个why,“生活为什么无聊呀?”
回答:因为她一个人在家,她很孤单。
到了第三个问题,我们就找到了答案,原来,小矮人们白天都出去工作,晚上回到家,吃完就睡了。
而白雪公主一个人在家,平时还不能出去,又没电视、没手机、没书籍,她该多无聊呀。如果看到有人来,她肯定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找人聊聊啦。
不久前,我参加过一次写作课,写作课上,作家就告诉我们,看到一样东西,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一个答案大部分的人都能想到,第二个答案只有少部分的人才能想到,到了第三个答案,那么可能就是独一无二的啦。
比如说,描写墙角长出的一朵小花,大部分人写作的时候,都会写这朵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即使是在最困难的环境下,它仍然绽放。(作家说,这个千万不能写)
进一步,想一想它为什么要在这里绽放,也许是因为不合群,它就像是一个离群的孩子,虽然绽放出娇艳,但是它显得那么孤独和弱不禁风。(作家说,这个也不能写)
再进一步,它如此娇小,可能被走过的人一脚就踩死了,那它还能有什么寓意吗?
我们可以这样写,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常态吧,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哪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即使命运对我们不公,但仍要用美丽的生命力来回报这个世界。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不是能帮你“看到”与他人不同的深度呢?
03“看见”跟社会不同的观念
第三个寓言故事。
有一只蚂蚁和一只蟋蟀。蚂蚁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辛勤劳作,而蟋蟀每天唱歌游手好闲,过着开开心心的日子。
炎热的夏天来了,蟋蟀看到蚂蚁还在辛勤地工作,就问蚂蚁:“你为什么那么努力地工作呢?天气这么热,你是不是该休息一下?”可是蚂蚁回答:“我们要在夏天存粮食,到了冬天才不会没有东西吃呀。”
蟋蟀觉得蚂蚁是笨蛋,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情。
结果,冬天来了,到处都被白雪覆盖了,蟋蟀根本找不到吃的东西。他只好跑去向蚂蚁求助,好在蚂蚁给了它吃的东西,帮助他度过了难关。
原本,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为以后做好准备。
但作者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她看见什么了呢?
作者觉得,为了以后可以过得更加轻松,大家都喜欢先做准备,但有些准备根本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比如说,不管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家长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孩子们的童年应该在大自然中学习,而现在则是坐在教室里,对着一大堆教具在学习。
先行教育把孩子和家长搞得疲惫不堪,孩子们失去了休息和运动的时间,小小年纪戴上了眼镜,换上了肥胖症。
我们现在过度强调要考进名牌大学,进入世界强企业,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够活得幸福。
其实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而且名牌大学和丰厚的工资待遇,并不能和幸福划等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看似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未必是一个不好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给别人添麻烦,那我们就要尊重这种生活方法。
还记得前几年红遍全网的沈先生吗?沈先生是位90年代的大学生,当过公务员。他从小爱捡垃圾,捡垃圾挣钱买书。做了公务员后,依然很爱捡垃圾,并提倡垃圾分类。
为了坚持这个理念,他辞去了工作,走街串巷,坚持捡垃圾。
很多人找他合影,给他拍视频,想靠他拉流量赚钱,而他面对这些镜头和人们的围观,他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虽然我们对于沈先生的现在不得而知,但是真心希望他能坚守自己的活法,不忘初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打破传统的观念,无视世俗的眼光,你才能看到生活的本质。
04写在最后
有观点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而这些观点就来自于我们的思考、提问,和不合“社会潮流”。
无论我们打开的是童话书,还是小说书,是一篇文章,还是一张图片,只要我们愿意思考,我们就能读懂更多,看见更多。
学会了思维转换,学会了问5个为什么,学会了打破社会的固有观念,我们就能看见事物的本质,成为一个有洞见的人。
我是恩妮,和你分享韩国的好书。期待与你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