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是一种群居生物,它们的生活可谓是“等级分明”。如果从一群蚂蚁中拎几只出来,把它们放到一个远离蚁巢的地方,它们接下来会怎么办呢?
不管是哪种蚂蚁,它们都能够释放出信息素,蚂蚁靠着信息素进行交流。
蚂蚁的信息素,是一种多种成分混杂的物质,其中包括了蚂蚁自身群体的气味,和可以涂在猎物身上的气味,以及用来和同伴进行沟通的气味,这就好比身份证,既有照片,还有文字和数字编码一样,是多种信息的集合体。
打个比方,蚂蚁的信息素就好比身上的一沓纸条,上面分别写着:“搬回家去”的纸条,是用来贴在猎物身上的,“我是某某”的纸条是给同伴看的,“那边有虫子”的纸条是用来指路的。它死后,身体会出现“搬回家去”的纸条,同伴看到它身上留着的纸条,就不假思索地把它搬回去了。
不同的蚂蚁释放出的信息素也是不同的,像工蚁,它们会在觅食路上和猎物身上都留下信息素,以便呼唤伙伴,合作把食物运回巢穴。
而蚁后所分泌的信息素强度和数量都是最大的。蚁后依靠分泌信息素控制群体的生长发育,进而调整蚁群的功能结构,维持蚁群平衡。也是因为蚁后分泌的信息素,兵蚁和工蚁才会发育不完全,丧失生殖能力。
而不同类型的蚂蚁在被带离蚁巢后,它们的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蚁后或者是雄蚁,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独自生存下去的。蚁后是掌舵人,掌管着这个大家族的生育繁殖、任务分配,确保蚁群的正常运转,而雄蚁的口器严重退化,但生殖器官却得以保留,它们负责与蚁后交配,不过雄蚁交配后不久就会死亡,雄蚁的数量也因蚁群的大小而异,少则十几只多则上百只。
蚁后和雄蚁由于口器严重退化,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着工蚁喂食,单独生存的时候,即使是有食物,它们也无法自主进食,如果没有及时被工蚁找到,它们最终的命运就是被饿死。
除了饿死,蚁后的危险系数还会更大一点。前文说过蚁后的信息素很强烈,蚁后更是靠着信息素来掌控整个蚁群。所以蚁后有很大可能性被其他蚁群发现,但由于信息素无法匹配,蚁后根本不可能被其他蚁群接纳,蚁后也将沦为其他蚁群的食物。
而对于兵蚁,为了更好地为种群战斗,兵蚁的上颚十分发达,相反的口器却退化了很多,这样的改变更有利于兵蚁撕咬、战斗,不过这也意味着兵蚁无法自主进食。所以,远离巢穴的兵蚁不是被饿死,就是和其他蚁群发生冲突后“战死他乡”。
反而,最有希望存活的却是数量最多的工蚁。由于工蚁本来的职责就是寻找食物,所以工蚁觅食的能力是没得说的!同时,它们的口器并没有退化,还保持着自主进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不会被活活饿死。
其次,工蚁由于受到蚁后信息素的影响,它们往往无法发育完全。而随着远离蚁后,信息素的影响也会逐渐削弱,工蚁也就还有机会继续发育。在原来的信息素完全消退后,工蚁或许还有机会加入别的蚁群,和其他蚁群中的雄蚁交配、繁衍后代,甚至是成为蚁后,重新建立一个蚂蚁王国。
蚂蚁的食物其实很杂,在群体作战下,它们甚至可以杀死青蛙、蛇、蟾蜍等远超它们体型几十倍的生物。
除了强悍的作战能力外,蚂蚁可是所有的昆虫中最聪明的,在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藏着25万个脑细胞,靠着聪明的大脑,蚂蚁有一套自己的交流方式。
科学家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数千只蚂蚁在蚁穴中来来往往工作、输运,不管道路多么狭窄,它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且从不会出现道路堵塞的现象。来来往往的蚂蚁会将路况传递给下一个蚂蚁,告诉它们哪些道路相对拥挤,通过走远路的形式,避免出现道路堵塞。这说明蚂蚁也会思考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不超过一厘米的小生物,它们的体内竟然蕴含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