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还元的‘蚂蚁花呗’,17日还元的‘自如房租’,30日还元的‘京东白条’。”在广州白领姚薇的日历上,每月有3个日子是用红笔圈出来的。
尽管一个月的固定债务达到元,但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姚薇还是送给男友一台价值元的游戏机,“也是用信用卡透支的”。
对这个90后而言,“超前消费”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基本上都是这个月花光下个月的收入。”有时遇到不理解的目光,她还会主动解释自己的“消费观”,“开心最重要,现在借贷平台那么多,先买完再慢慢还吧。”
开心归开心,姚薇也为“超前消费”付出了代价——工作3年,不仅没有落下存款,反而欠下不少债。
伴随80后、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已然不是一件新鲜事。前不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
这些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的信贷产品,主要用以购买日耗品、衣服、电子产品和支付房租,而使用人群主体无疑是热衷于“超前消费”的年轻群体。
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认为,在西方消费文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青年表现出超前消费、重视个人快感和体验等消费文化新特征,“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现在拥有”。
但对于过快增长的消费欲望、鱼目混珠的借贷产品、不合理的营销手段仍需给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