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每年都要“被上市”几次的蚂蚁集团,IPO的靴子终于落地。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近日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并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上市可以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成果和未来。”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
有别于半个月前京东数科低调准备进军科创板,其IPO辅导信息出自多家承销券商。蚂蚁集团此次采取的则是非常高调的主动官宣形式,并受到上交所和港交所两家交易所罕见的发声欢迎。
蚂蚁集团这一体量公司走向资本市场,不仅对A股、港股、金融科技及泛支付行业意义巨大,由于其“系统重要性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的业务实质,其承载的社会责任也将被进一步放大。随着IPO进程深入,其万亿估值生态带来的效应将进一步被量化,也或点燃新一轮金融科技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热情。
如何撑起万亿估值?
今年3月,支付宝宣布全面转型数字生活平台。5月,蚂蚁金服公司全称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启用新简称“蚂蚁集团”。上述“标签重置”在彼时被舆论认为是准备IPO的重要信号。
作为庞大蚂蚁生态的支点,支付宝自年成立,经过16年发展,逐渐完成商业模式探索和12亿用户的生态搭建。根据易观年一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数据,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4.97%。
根据蚂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