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张丽思 通讯员/黄建芬) 阳山县紧紧围绕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要求,聚焦生态环境安全,用好“责、严、宣、防”四字诀,打击“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取得实质性成效。
高效联动,聚焦“责”字抓落实
阳山县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着眼长效、综合整治的方针,县河长办、水政执法大队加强指导各乡镇河长办充分依托河长制、河湖警长制平台,按照《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河长制、河湖警长制的平台优势,联合县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对“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采取整体部署联合打击的方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打击行动。
“为民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落脚点,着力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问题,坚决打击‘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行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阳山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阳山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有效打击“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行为,阳山县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等长效机制,巩固战果成效,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谋幸福的生动实践。
真抓实干,突出“严”字强震慑
今年1月至4月,在市局的指导下,县河砂开采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扫黑除恶办协调联动,精准高效打击“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专项行动。
为确保专项行动落在实处,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阳山县保持高压态势,采取日常执法巡查、夜间突击执法等方式深入开展打击“砂霸”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河道内非法采(运)砂行为。
各乡镇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健全河道采砂执法巡查制度,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采取定期巡查、突击巡查、驻点巡查等方式,加大对重点河段、敏感水域、问题突出区域的执法巡查力度。对执法巡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依法从严处理,坚持“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案必结”,坚决杜绝以政监管措施代替行政处罚。
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河道巡查公里,出动巡查人员人(次),执法车辆次,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8批次,制止现场人工作业行为25次,打掉9个“蚂蚁搬家式”窝点,查扣铲车4台、挖掘机2台、运输车(含改装拖拉机)10辆、三轮摩托车4辆、抽砂机1台、面包车1台、采砂船1艘,查处河道内非法采(运)砂案件5宗,依法给予行政处罚49.9万元,涉嫌构成非法采矿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1宗,形成有效震慑效应。
深入人心,紧盯“宣”字强引领
近日,阳山县水利局开展了扫黑除恶打击非法盗采河砂专题宣传活动,对河道采砂方面法律法规、扫黑除恶打击重点和举报方式进行了宣传,倡导群众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检举私挖乱采河砂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全县生态环境安全。
为深入开展打击“蚂蚁搬家”式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阳山县宣传先行,让河道采砂法律法规知识深入人心。
宣传活动与普法教育工作相结合。阳山县突出抓好法治理念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河道采砂法律法规知识,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同时,采用8个典型案例作展板“以案说法”,让群众更直观了解非法采砂行为的危害,展示了阳山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违法行为的决心,同时也告诫群众涉非法采砂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
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扫黑除恶打击非法采(运)砂专题宣传活动6场次,印发宣传资料多份,发布手机短信宣传多条。
强化管控,筑牢“防”字促提升
“早排查、早发现、早整治。”阳山县充分发挥基层河长、民间河长的就近监督作用,建立前端监督与水政执法之间的高效联动机制,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执法响应迅速、依法处置高效。同时,在河湖滩涂与堤岸之间设置有效物理隔离,从运输环节制止非法采砂行为。
除了筑牢“人防”与“物防”线,阳山县还充分发挥“技防”优势,提升打击效能。
阳山县深入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强化打击非法采砂执法效能,切实保障防洪和生态安全。
为解决采砂管理“取证难”“抓现行难”的问题,实现全县采砂管理“看得清、控得住、调得快、查得出”的管理目标,阳山县在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作中将视频监控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在全县重点河段和主要交通节点设置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全覆盖监管,形成“日常巡查检查、监控实时调度、上下游联合行动”的河道采砂管理模式,通过人防、物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打击非法采砂的监管能力、响应速度和执法效率,进一步增强对全县河道非法采砂行为的实时联动执法和有效精准打击。
本文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