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0岁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嫁给了荷西。婚后,荷西第一次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吓了她一跳,因为这天她辫子飞散,状若女鬼。只见,荷西缓缓开口:“明天可以做笋片炒冬菇吗?”
三毛是著名女作家,本名陈平,有一颗放荡不羁的灵魂。她也是首位去撒哈拉沙漠定居的女作家,还因此让“流浪文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三毛的丈夫荷西,是个外国人,在决定嫁给他之前,三毛就知道,彼此之间一定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但荷西确实是最适合她的人。三毛的身上,有一颗不羁的灵魂,从来不肯在婚后失去自己的个性。而荷西当时对她说:“我娶的就是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又何必娶你呢?”就是这句话,让三毛在认识荷西7年后,决定结婚了。
三毛对于当家庭主妇,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她意外地对煮饭很感兴趣,经常拿着几颗洋葱,炒一盘肉,哄得荷西开怀大笑,把所有的工资都上交上来,每天以养妻子为乐。因为荷西的关系,三毛必须住在大荒漠地的非洲去。三毛的母亲很心疼女儿,知道女儿吃不惯西餐,便大包大包地用航空包裹投喂三毛,于是,三毛就收到了非常多的粉丝、紫菜、冬菇甚至是猪肉干等等。三毛的人缘也不错,她的欧洲女友也会经常给她寄罐头、酱油等等。一切齐活,三毛的厨房就算正式开张了。荷西对此惊为天人。
三毛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没有见过粉丝,以为是细面,但他吃得很开心,不住地夸这个好吃。三毛笑嘻嘻地夹起一筷子粉丝,对荷西说:“这个是雨,是春天里下的雨,在高山上被冻住了,然后被人们扎好了,一捆捆拿到山下来买,很难买到的。”荷西将信将疑,认为三毛在说谎,可他又不认识中国字,连“人”和“入”的区别都不懂,最后每次想吃粉丝,只能和三毛说:“我还想要吃‘春雨’。”三毛玩得乐此不疲。
她做的第二道菜是“蚂蚁上树”,简单来说,就是把粉丝炒一炒,撒上搅碎的肉和汁。荷西回来后,大口大口吃了好多,但心里却仍然犯嘀咕:“这是什么?好像白色的毛线,又像塑胶的。“三毛笑嘻嘻地答:“不是,是你钓鱼的尼龙线,我们中国人处理加工后,就变得白白软软的了。“荷西听了,知道三毛在开玩笑,也不生气,跟着说:“怪名堂真多,我们要是开饭店,能赚很多钱。“
后来,三毛又做了很多吃的。比如把粉丝和肉泥一起放在饼里,荷西一咬就问她:“这里难道放了鱼翅?听说很贵,难怪只放了一点。“他吃得很满足,还对三毛说:“鱼翅很贵,请妈妈不要买了,我要写信去谢谢妈妈。“三毛哈哈大笑。渐渐的,三毛会做美食的名声就传开了,传到了荷西的大老板耳中。大老板磨了荷西很久,希望能来荷西家里吃饭,还点名想吃笋片炒冬菇。
荷西从来没有见过笋,便问三毛:“家里有笋吗?”三毛笑着说:“家里筷子那么多,不都是笋吗?”荷西很正经地和三毛说大老板想来吃饭的事,三毛拍拍胸脯说:“放心吧,明天晚上请他们吃饭,笋会长出来的。”荷西一听,瞪大了双眼,第一次用含情脉脉地眼神看着自己的妻子。三毛吓了一跳,顿时哭笑不得。他们之间的相处,一直不像那种情窦初开的人谈恋爱,双方也一直是有什么说什么,就好像兄弟一样。这是荷西第一次含情脉脉地盯着她,但她都没有打扮,辫子飞起,和女怪差不多。第二天晚上,三毛大大方方露了一手,做了三道菜,还邀请荷西大老板的妻子一起过来吃。吃完饭之后,老板夫妇还特别对三毛说:“未来如果有空缺,特别希望你也来参加工作。”三毛莞尔一笑,没想到美食居然还有这种妙用。
这个故事,是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沙漠》的开篇,她讲述了自己和刚结婚的丈夫在沙漠相处的日常。这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文字透露出来的灵气,沙漠生活中的见闻,还有三毛的通透。我很喜欢三毛和荷西之间的相处,因为他们两个人很自在。自在,才是最高级的爱情。无须小心翼翼,也不会轻易否认对方的爱。在感情之外,大家都是完整的人,而在感情之内,也可以成为彼此的依靠。我想,好的感情,一定不是小心翼翼的,但一定是相互帮扶的。荷西不一定是个非常完美的男人,但他一定是最适合三毛的男人,但这种适合,并不是因为荷西多么优秀,而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一种磨合。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