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知道,逃不开纠缠的牢……”——《如果云知道》
这首上世纪90年代爆红的流行歌,9月份王菲刚刚邀请马云线上对唱过。原版歌词中最著名的两句,成为蚂蚁集团上市前夜的写照。
“蚂蚁”飘了,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但“蚂蚁”再厉害,毕竟还没上天。既然还在地上混,就得受重心引力的规则约束。
画地为牢,“蚂蚁”难逃。
不出意外的话,代号、发行价68.8元/股的蚂蚁集团出道即巅峰。目前A股老大茅台的市值约2.06万亿。开盘后,“蚂蚁”市值或将超过2.10万亿,成为新“一哥”。距开盘仅剩两天,意外出现了。上市前夜被四大部门联合公开约谈,印象中A股30年也算是史无前例了。5日上市,2日约谈。会是什么好事?可惜,约谈细节至今没有透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所有上市公司普遍遵循的静默原则。财经记者都知道,采访难度是随着上市倒计时呈正增长的。越临近上市,公司越不会发声。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显然主动打破了这个原则。
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演讲,炮轰自嘲为“弱势群体”的银行是当铺思想,因为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马云这一句话一下将“蚂蚁”跟整个传统金融行业对立。
打破静默原则,让老股民心惊。有人因此放弃29日的“蚂蚁”打新。
但怕什么来什么。
马云曾说过“以后能打败我的可能只是一张A4纸”。现在这张纸来了?昨天央视报道,银保监会拟出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区域内开展,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级行*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不得跨省,不就是画地为牢嘛。
金融科技平台的本质还是互联网流量变现。以前流量是不分地域的,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找“蚂蚁”微款。但以后,这是注册地所在省份的人独享的特权?
这一块业务对“蚂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主要营收。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的服务商,蚂蚁集团的微贷业务是最大利润重心。如果这一块核心业务预期可能缩水,5日开盘的蚂蚁集团股价有理由相信亦不容乐观。
也有人提出破解方法,“蚂蚁”可以在所有省级行*区都去注册一个子公司。以前或许轻松,今后难度会不会增大?
就算“蚂蚁”可以在全中国随心所欲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但监管意见还有一系列限制: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改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方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万元。
这些限制一旦落地,对“蚂蚁”微贷核心业务会有什么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限制,有时候对创新是致命的。对上市前夜的“蚂蚁”而言,绝非利好消息。
其实“蚂蚁”自身也非完璧。蚂蚁的主要营收增长依然来自于放贷业务“微贷”,且年利率高达18%,明显高于银行利率。网上早有非议,甚至认为这是“高利贷”。“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马云的这句话也有人反驳,认为蚂蚁集团也是当铺,只不过银行接受抵押的是有形资产,“蚂蚁”接受的是无形的信用,都有“抵押约束”,都是是欠钱要还。
人红是非多,嘴炮易惹祸。
资本市场,信奉的仍然是闷声不响发大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