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两个员工,暂且称他们为小王和小张吧。
他们两人工作职能基本相同,工作时间完全一样,都是一天八小时。打卡上班,整理文件,拟写方案,参加会议,提交工作成果,然后下班。
小王完全按照以上的工作节奏忙碌了一整天,而且天天如此。
而小张也是打卡上班,但他不需要整理文件,因为每一次使用之后他都回归原位,并用书签作个记号,需要什么随手可得。他也不用写方案头疼,因为他在研究产品和市场时,总能对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能准确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讨论。
参加会议时他一般不着急发言,而是细心聆听并记录,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提议,整理之后送给领导审阅。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时间,小王显得非常忙碌,每天只是机械的工作模式和毫无头绪的工作思维。而小张表面看似不忙,工作效率和成果却比小王高出了许多。由于工作出色,小张升任了部门主管,而小王依然在原地忙碌着。
01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懒蚂蚁思维。
蚂蚁向来以勤奋工作而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蚂蚁群里面存在许多“懒蚂蚁”。这些懒蚂蚁很少干活,总是东张西望、到处闲逛。
当然,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它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往往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所以勤奋的蚂蚁甘愿养活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
因为,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看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
其实,在每个企业中,都有类似于“懒蚂蚁”这样的员工存在。他们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非常短,老板却愿意为了他们开很高的薪水,并且对他们赞赏有加。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懒蚂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就知道了。
这些“懒蚂蚁”员工善于用脑和用心去工作,他们有着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擅长学习充电,用智慧去观察、去分析、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发展机会;
他们善于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企业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规则并坚持原则;
他们立足部门所辖业务,努力钻研业务,通过对各种新知识、新理念、新观念的学习,保持思路开阔,思想常新。
如果按照过去“不在其位,不谋其*”的理论,这些人可以说是有点多管闲事,超越了职权范围,威胁了领导权威。但是在“懒蚂蚁”管理者眼中,这些人一边肩负起“勤劳蚂蚁”的职责,一边动着“懒蚂蚁”的脑筋。企业有这样的员工,老板当然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