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趣科纪
原创文章,请勿抄袭,搬运必究!
蚂蚁连续两次行动
互联网之所以诞生,并且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它,可以借助它来达成一些目的。所以说,互联网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只有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但是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似乎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它们更加重视的是利润和市值,而不是用户的感受和体验。这样一来,国内关于互联网行业的争议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蚂蚁金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蚂蚁金服是支付宝、花呗和借呗等产品的母公司,原定于今年11月初在国内科创版块上市,估值已经达到了2万多亿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上市的前一天,蚂蚁金服的计划被叫停,导致所有方案全部取消,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对于这个消息,所有国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蚂蚁金服是马云的“左膀右臂”,按理说它的上市应该会比较顺利。但事实证明,就算是马云的公司,如果不符合相关监管要求,也只能取消上市计划,重新调整业务。
那么蚂蚁金服为什么会上市失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蚂蚁金服的运作方式不符合常理,其内部的金融杠杆完全可以用暴利来形容。据了解,蚂蚁金服通过花呗和借呗贷给用户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它扮演了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的角色。
简而言之,蚂蚁金服用30亿的资金就可以向银行贷出亿,金融杠杆高达倍,这是整个行业都不能接受的。所以说,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也是监管的合理结果,不然等到它上市之后,就更加不好限制了。
不过,蚂蚁金服从未放弃过上市,这是它和马云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最近蚂蚁连续两次行动,或为蚂蚁上市做准备。虽然这两次行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监管部门的规定,但是蚂蚁金服很有可能借此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可。
首先,蚂蚁金服的第一次行动是调低年轻人用户花呗的额度,从几万普遍降到两三千。这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都是一种有利的改变,虽然有些用户在抱怨额度不够用,但是从长远来看,超前消费并不是什么好事,理应得到遏制。
花呗自诞生之日起,很快就深受用户欢迎,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群体。因为花呗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支付模式,那就是超前消费,而且它的门槛比银行的信用卡还要低,基本上只要申请了,就有额度。
尽管花呗确实可以满足某些不时之需,但是超前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用户一旦依赖上花呗,就会陷入用了还,还了又用的死循环。所以这次蚂蚁金服调低花呗额度是一个好消息,可以改正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并减轻他们的压力。
其次,第二项行动是蚂蚁下架了多款互联网存款产品,普通用户在支付宝里已经找不到了。互联网存款是新型的理财业务,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互联网金融不像银行那么稳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尽管主体是蚂蚁和阿里巴巴。
蚂蚁金服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正是为了配合监管部门,让自己的业务回到正轨,不再引起用户的争议。
马云想通了
最后,对于蚂蚁的这两次行动,很多人都表示:马云想通了?早这样做不就完事了吗?其实马云心里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现在事实证明,马云的做法确实不太合理,这不是一个对钱不感兴趣的人的思维。
之前,有人曾算过一笔账,如果蚂蚁金服成功在科创版块上市,那么马云的身价将会突飞猛进,成为世界首富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今蚂蚁金服就算上市也不可能是以科技公司的身份,马云的世界首富梦没有那么容易成真!
写在最后
从蚂蚁金服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互联网公司一旦违背了初衷,就会落得个“人人喊打”的下场,最终只能走向没落。至于蚂蚁金服到底能否再次上市,还要看市场和用户的态度,以及马云能否重新树立起正面的形象。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趣科纪,每天让你感受有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