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华,中学教师,绝句小说新文体倡导者,绝句小说新文体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山东文学》绝句小说专栏组稿编辑、《甘泉》绝句小说专栏组稿编辑。作品散见于《语言文字报》、《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新青年》、《羊城晚报》、《西江月》、《闪小说》、《歌词作家》、《词作家》、苏里南《中华日报》等刊物,绝句小说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语文教学参考》、《教育学》、《素质教育》杂志发表。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报》、《语文报》、《羊城晚报》、《中山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绝句小说。
●春
□许桂华
住院部外,春寒料峭,一如小男孩的脸,布满阴霾,小小年纪,他却看不见,外面世界的精彩。
“你怎么了?”老爷子问他。
“我眼睛瞎了……”小男孩伤心,眼泪落了下来。
“别哭,你会恢复的……”爷爷的声音,安详而和蔼。
“真的?”
“到了春天,你就能看见了……”老爷子说着,咳出声来。
“爷爷,你怎么了?”小男孩扬起脑袋。
“我也生病啦。你记住,我对你承诺的未来。”爷爷咳着走进大楼,留下男孩,怔在原地,发呆。
春天,终于到了,当小男孩睁开双眼,看——窗外,枝头的嫩芽,镀着阳光的色彩。
“哇!我看到了!”小男孩兴奋得跳起来,奔到院外,他要找爷爷。
他不知道,爷爷走了,眼角膜却留给了他,爷爷对医生说:“我要把春天留给小孩……”(字,发表于年4月29日《语言文字报》“文苑撷珍”栏,附注绝句小说定义)
●刀与剑
□许桂华
关外,残阳如血。
这里,刚结束一场厮杀,刀客和剑侠,为争武林至尊,兵刃相向,从日出斗到落霞。最终,刀客以半招之差,倒在了剑下……
临死,刀客从怀里掏出一物,递给剑侠:“求兄弟帮个忙,把这玉佩交给我儿……告诉他,今后习武只为健身,切莫仇杀……”
“兄弟——”剑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流涕,追悔莫及:“放心,兄弟子女定当亲骨肉一样养大……”
第二天,人们发现,关外多了一新坟,坟前立着刀与剑。刀光剑影不再肃杀,而是迎着红彤彤的朝霞。(字)
●绿叶与蚂蚁
□许桂华
小河,流水湍急,蚂蚁兄弟失足掉进了河里,扑腾,挣扎,奄奄一息……这时,岸边树上,一片绿叶借助风力,奋不顾身扑向河里,化一只小船,救起了蚂蚁兄弟。
“叶子兄弟为啥救我,却不顾年纪轻轻的自己?”蚂蚁心里满是感激。
“救人要急,哪还顾得上想自己……”绿叶反倒安慰起蚂蚁:“没事兄弟,虽然离开了枝头,我还可以化作肥沃的淤泥,陪伴养育我成长的母体……”
“谢谢你……”蚂蚁感恩,带领一大群兄弟,庄重的抬起绿叶,缓缓走进金色的阳光里……(字)
●生命的报答
□许桂华
一粒沙被蚌选中,裹进了壳里,从此,日夜相伴,听着潮落潮起……
终于有一天,河蚌老去,临走却不忘张开肉体:“孩子,我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你已经是高贵的珍珠,今后的日子,就得靠你自己,争气……”
“不!您就是我的母亲,我一辈子陪着你……”珍珠固执的留在了蚌壳里,任凭日晒雨淋,不离不弃……
终于有一天,一位鉴宝专家发现了它俩,格外惊喜,将珍珠反复的端详,却嫌蚌壳难看,不睬不理,这时,珍珠突然开言:“请您把蚌壳也带走,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为什么?你这般高贵,它却如此的粗鄙……”
“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答应过她,永远不分离……”
“好!生命的报答,我答应你!”鉴宝专家,重新将珍珠放回蚌壳,庄重的捧起……(字)
●绝句小说新文体创作的教学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许桂华
一、绝句小说概述
绝句小说新文体诞生于年1月5日,是纪广洋先生倡导的新文体,字以内,既要体现小说的描写风格,体现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又要体现诗之绝句的韵文特色(不强求押韵,倡导内在韵律)。有别于叙事诗、诗体小说,有别于小小说、微小说,更有别于段子、笔记和笑话,是一种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分支流变,别开生面,前无范文和范例,独立独创的韵文风格、小说格式的新文体。绝句小说自问世以来,已经吸引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学习和创作,目前,教育部主管的《语言文字报》、《教育学》月刊,还有《羊城晚报》、《城市信报》、《中山日报》、《巢湖日报》、《梧州日报》以及《台湾好报》、苏里南《中华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对这一新型文体的问世、定义、学术论文和绝句小说作品予以报道和刊发,绝句小说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文人的目光。
二、绝句小说的特色
绝句小说作为独立的新型文体,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笔者用“短、精、巧、韵、绝”来进行概括。短,绝句小说字以内,正因为短小简约,非常适合当下快餐文化的大众口味,利于普及和推广。精,绝句小说精短绝伦,字斟句酌,务求精辟,考验文字运用的真功夫。巧,绝句小说构思巧妙,以写人为主,兼写动物,精深机巧,曲折奇妙,境遇冲突,陡然蹊跷,发人深省。韵,绝句小说讲究音韵声色、隽永诗意、阳春白雪,语境空灵,语感奇绝,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文体独树一帜的最大亮点。绝,绝句小说绝妙之处在于以最精练却富有韵律的文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抒发一段丰富的情感,描绘一种社会现象,传递一种价值观念,音律美与文字美巧妙融合于一体,反复品读,回味无穷。正因为绝句小说有如此特色,让它成为韵律与情节组合最绝佳的一种新文体,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欣赏和欢迎,并在短短数月内就涌现出近千篇绝句小说作品,通过网络论坛、报刊杂志、电台得以传扬,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三、绝句小说新文体写作的教学实践之路
作为学校的老师,一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笔者也有幸结识了绝句小说,并尝试着创作了自己的绝句小说作品,其中绝句小说《春》获得了首次同题赛的头奖并有幸在教育部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语言文字报》上刊发,成为全国第一篇配发绝句小说定义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绝句小说作品,现展示如下:
春(绝句小说)
住院部外,春寒料峭,一如小男孩的脸,布满阴霾,小小年纪,他却看不见,外面世界的精彩。
“你怎么了?”老爷子问他。
“我眼睛瞎了……”小男孩伤心,眼泪落了下来。
“别哭,你会恢复的……”爷爷的声音,安详而和蔼。
“真的?”
“到了春天,你就能看见了……”老爷子说着,咳出声来。
“爷爷,你怎么了?”小男孩扬起脑袋。
“我也生病啦。你记住,我对你承诺的未来。”爷爷咳着走进大楼,留下男孩,怔在原地,发呆。
春天,终于到了,当小男孩睁开双眼,看——窗外,枝头的嫩芽,镀着阳光的色彩。
“哇!我看到了!”小男孩兴奋得跳起来,奔到院外,他要找爷爷。
他不知道,爷爷走了,眼角膜却留给了他,爷爷对医生说:“我要把春天留给小孩……”
当笔者将喜讯告知学生并告知这是最新的文体时,学生们都纷纷想模仿着创作,笔者欣然将自己写的几篇绝句小说贴在教室里,权当抛砖引玉,先让学生了解绝句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并专门在课堂上详细介绍了绝句小说的基本写法,从如何构思立意到如何运用韵律,从如何谋篇布局到如何刻画人物,笔者从绝句小说博客里找来精品佳作,和学生一起细细揣摩,探讨,并对比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写作风格,找出不同之处,慢慢的摸索绝句小说创作的方法和写作技巧。在笔者的一番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真的动手开始了绝句小说新文体的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班里一位文笔颇佳的庞洁滢同学率先根据亲身经历写出了第一篇绝句小说《让座》,经笔者和小作者的反复修改,定稿如下:
○让座(绝句小说)
姐妹俩,有急事,往家赶,等公交,好心肠,礼让他人最后上。谁料轮到他们俩,公交车上人已满,司机只好喊:“挤不下,你们等等下一班。”
两人脸上露难色,齐声恳求:“家中有急事,就怕赶不上,求求各位挤一挤,让一让。”
车上众人都不理,一脸漠然,还有人朝着司机嚷:“开车开车,挤不下,按理就等下一趟!”
“慢!你们不让我们让!”临近车门座位上,一对老人搀扶着站起,笑对俩姑娘:“你们心地善良懂礼让,家里有事应帮忙,我们座位让姑娘,退休之后没啥事,我们等等车,也不妨。”
姐妹俩如愿以偿,感激话也不知如何讲,无声的鞠躬,抬头望,车上掌声响起,为老人,也为俩姑娘。
车厢里,星点阳光,温暖的春风在每个人心头,久久荡漾……
笔者将此篇绝句小说推荐给了校园文学社,很快就在当月的校报《中山华附》上刊发了,这也是史上第一次发表的学生绝句小说作品。因为作品读起来很有韵味,构思巧妙,充满正能量,学校校报负责人马上向《中山日报》和《语言文字报》进行了推荐,倍感荣幸的是,就在绝句小说诞生百日之际,庞洁滢的这篇绝句小说都被两份报刊录用刊发了,这也是史上第一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绝句小说,一下子就把诞生不到百天的绝句小说新文体,直接推到了国家语言文字的层面,消息传来,全班同学欢呼雀跃,备受鼓舞,这也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热情,有几位学生陆续完成了他们自己的绝句小说作品,笔者修改后将它们大胆的推荐给绝句小说学会筹委会,受到了绝句小说创始人纪广洋先生和众多作家的一致认可,并陆续在《城市信报》、《大运河文学》、《罗浮》等刊物上得以发表。更可喜的是中山广播电台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笔者和学生,庞洁滢同学当场念了自己的绝句小说《让座》,这也是史上第一次通过无线电波,宣告了绝句小说新文体的诞生。作为指导老师,笔者倍感荣幸和骄傲,毕竟这是一种崭新的文体,这也是一次对文字的挑战,用字以内的文字,赋予韵味的节律,完成一个故事的构思和创作,可谓是惜字如金,音韵奇绝,妙趣横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师生一起经历了一番文字的雕琢,也一起品味了中国汉字的韵味和优美,让文字跳起音律的舞蹈,获得灵动鲜活的生命,而作为主宰文字命运的我们,更加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用最新的文体,完成了一场文字与生命的对话,开启了自己文学梦想的一次文学之旅。
有理由相信,绝句小说是完全适合于青少年阅读、欣赏和创作的,字之内的篇幅,就能窥见学生的写作功底,借此帮助学生提升运用文字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将诗歌的韵律与小说的情节完美的统一起来,重新整合和创作,用绝句小说的新文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心中的一份热爱与温暖,提高诗词鉴赏和小说品读水平。笔者也将继续的做好孩子的榜样,以绝句小说欣赏和创作为出发点,带领孩子们勤于笔耕,创作更多更好的新作品,传承和传播汉字韵和美的价值观,为中国的文学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首批绝句小说的学习和推广者,我们也希望,通过师生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绝句小说,感受其真、其美、其韵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生命的启悟和心灵的震撼。怀揣梦想,绝句小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路上。(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年第11期中旬刊“新观察”栏目头条,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
●校园文学之绝句小说创作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许桂华
一、绝句小说概述
绝句小说是纪广洋先生倡导的新文体,小说家族的绝句文体,字以内,既要体现小说的描写风格,体现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又要体现诗之绝句的韵文特色(不强求押韵,倡导内在韵律)。有别于叙事诗、诗体小说,有别于小小说、闪小说,更有别于段子、笔记和笑话,是一种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分支流变,别开生面,前无范文和范例,独立独创的小说体裁新文体。自年1月5日问世以来,绝句小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问世不久,《祥城祥韵》文化月刊年第1期就发表翟德生的绝句小说《海枯石烂》,这是史上见刊的第一篇绝句小说,掀开了绝句小说文学史的序幕,接着《罗浮》杂志、《中山日报》、苏里南《中华日报》、《国风书画》杂志、《台湾好报》、《梧州日报》、《语言文字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都纷纷刊发了绝句小说作品,绝句小说学会筹委会博客、绝句小说交流群、绝句小说网刊、中原文化论坛、舜网文学论坛、桃花源文学论坛等网络媒体也先后开辟了绝句小说发表园地,短短百日,就涌现出了近千篇绝句小说作品,可以说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绝句小说能吸引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和众多媒体的
笔者有幸在羊年春节期间认识了绝句小说,并加入了绝句小说交流群,拜读了绝句小说创始人纪广洋先生的绝句小说范文,一下就被它特有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了,继而也开始了绝句小说的创作。不久,笔者的绝句小说作品《分家》被苏里南《中华日报》刊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篇在海外发表的绝句小说作品,深感荣幸,也激发了笔者继续学习和创作绝句小说的信心和勇气。开学后不久,笔者利用班主任的优势,在班里的宣传栏内贴出了关于绝句小说的介绍以及范文,还特意贴出了自己创作的三篇绝句小说作品,让学生阅读、模仿,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大胆的展示一下就吸引住了全班同学,下课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跟我讨论绝句小说,从孩子那热切的目光中,笔者惊喜的发现,绝句小说因为其短小精湛和韵味,值得初二学生学习和模仿,于是笔者就鼓励全班同学加入了创作的行列。一个星期过后,班长周俊健同学率先拿出了自己写的绝句小说《回家》,写的正是除夕期间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是一篇很好的绝句小说题材,笔者很兴奋,当晚就和学生一起修改了这篇绝句小说,并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把这篇绝句小说贴在了绝句小说交流群,令人感动的是,交流群里纪广洋先生和众多作家都对该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中肯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更名为《等待》,经过大家的帮助,有幸成为了全国第一篇由学生创作的绝句小说作品:
等待(绝句小说)
今天就是除夕,在外打工的孩子说好了回家,老人硬是从病床上撑起,把目光锁定着家门口,寸步不离。想着今夜一大家子团聚,老人一阵激动一阵焦急,恨不得让太阳赶紧下山,炊烟快快升起。
此刻,门外悄无声息,连快下蛋的母鸡,也好像屏住了呼吸,一起等待着,等待着羊年的团聚。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远远的就听到了鞭炮声,一阵接一阵的响起,老人心里明白,过年的鞭炮一放,那就是一次家的团聚,别家的游子都纷纷回到了家里,唯独自己的孩子啊,你在哪里?
殊不知,老人的儿子,在回家途中为了救一位大娘,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卡车碾倒在地,人们看到,血泊里的他,手里还紧紧攥着手机——他是要给等待他的老父亲,做最后一次人生的别离……
紧接着,班里的另外一位喜好文学创作的女生庞洁滢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自己的绝句小说《让座》:
○让座(绝句小说)
姐妹俩,有急事,往家赶,等公交,好心肠,礼让他人最后上。谁料轮到他们俩,公交车上人已满,司机只好喊:“挤不下,你们等等下一班。”
两人脸上露难色,齐声恳求:“家中有急事,就怕赶不上,求求各位挤一挤,让一让。”
车上众人都不理,一脸漠然,还有人朝着司机嚷:“开车开车,挤不下,按理就等下一趟!”
“慢!你们不让我们让!”临近车门座位上,一对老人搀扶着站起,笑对俩姑娘:“你们心地善良懂礼让,家里有事应帮忙,我们座位让姑娘,退休之后没啥事,我们等等车,也不妨。”
姐妹俩如愿以偿,感激话也不知如何讲,无声的鞠躬,抬头望,车上掌声响起,为老人,也为俩姑娘。
车厢里,星点阳光,温暖的春风在每个人心头,久久荡漾……
经过各位老师修改定稿后的这两篇学生创作的绝句小说作品,笔者向校报进行了推荐,很快就获得了通过,发表在《中山华附》上,成为史上第一次发表的中学生的绝句小说作品,引起了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并继续向市级报刊推荐,很快,4月8日那天的《中山日报》发表了这两篇绝句小说,而且是版面头题,配发了绝句小说的定义,这是史上第一家以“绝句小说”为栏目标题的报纸版面,在同一天,教育部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语言文字报》“雏燕清音”版也刊发了笔者指导学生创作的这两篇绝句小说,并有幸成为全国第一次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绝句小说作品,把诞生不到百天的绝句小说这一新文体,直接推到了国家语言文字的层面。消息传来,振奋人心,学校在校园网上公布了这个好消息,《中山日报》、《羊城晚报》、港口发布
实践证明,绝句小说因为它的短、精、巧、绝、韵的特点,被学生悦纳,也适合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创作,字之内的篇幅,占用不了学生过多的写作时间,却能让学生写出关于人生、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也熟练掌握了诗歌的韵律,这对学生学习古文、诗歌、散文诗、小说等文体大有裨益。为了进一步推广绝句小说新文体,笔者在校园文学社的座谈会上专门介绍了绝句小说,引起了初高中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反响,短短一个月,笔者就陆续收到了初高中学生们创作的多篇绝句小说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校园文化生活,有的描写自己的家和亲人,有的述说着身边发生的故事……笔者感到欣慰,因为绝句小说让学生再次激起了文学创作的欲望,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笔者也感到骄傲,带领着一群孩子,在绝句小说新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探索、跋涉,为中国文学新文体的倡导和推广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笔者在想,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样,少年也是中国新文体倡导、推广和继承的接班人,是中国未来新文学的中坚力量,笔者能肩负此任,当感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绝句小说这种新文体一定会因为所有文学爱好者的努力,获得更多人的
●绝句小说新文体创作与教学心得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许桂华
一、绝句小说概述
绝句小说是小说格式的诗化撰述,诞生于年1月5日,是纪广洋先生倡导的新文体,字以内,既要体现小说的描写风格,体现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又要体现诗之绝句的韵文特色。是一种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分支流变,别开生面,独立独创的小说格式新文体。
绝句小说新文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和多家媒体的
绝句小说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如许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有幸结识了绝句小说新文体,几经打磨,也先后创作了数十篇绝句小说作品,其中绝句小说《春》在全国首次绝句小说同题赛中,有幸拔得头筹,并被推荐到教育部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语言文字报》上刊发,荣幸的成为全国第一篇配发绝句小说定义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绝句小说作品:
春
住院部外,春寒料峭,一如小男孩的脸,布满阴霾,小小年纪,他却看不见,外面世界的精彩。
“你怎么了?”老爷子问他。
“我眼睛瞎了……”小男孩伤心,眼泪落了下来。
“别哭,你会恢复的……”爷爷的声音,安详而和蔼。
“真的?”
“到了春天,你就能看见了……”老爷子说着,咳出声来。
“爷爷,你怎么了?”小男孩扬起脑袋。
“我也生病啦。你记住,我对你承诺的未来。”爷爷咳着走进大楼,留下男孩,怔在原地,发呆。
春天,终于到了,当小男孩睁开双眼,看——窗外,枝头的嫩芽,镀着阳光的色彩。
“哇!我看到了!”小男孩兴奋得跳起来,奔到院外,他要找爷爷。
他不知道,爷爷走了,眼角膜却留给了他,爷爷对医生说:“我要把春天留给小孩……”
在不到字的篇幅中,笔者用对话的方式,写出了一位老人对小男孩无言却无私的爱,捐出自己的眼角膜,给了孩子一个春天的承诺,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思,在写作的时候笔者也几近落泪,写完诵读的那一刻,望窗外,春天的影子隐约跳跃,枝头上闪现着一抹春绿,散发着一股春的气息,仿佛也置身于小男孩与爷爷对话的院落,一起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感谢绝句小说,能让笔者用细腻动人的笔触,写出自己内心的世界,写出人性的美与善,写出人间的大爱与真情。
在笔者看来,写绝句小说一方面考验自己文字的功底,短短字以内就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谓惜墨如金,所以不得不字斟句酌,务求凝练,非但如此,还要在韵律美上下一番功夫,让灵动的文字折射出韵味来,这就逼着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不得不反复琢磨,选用最恰当的韵脚和最精当的词汇,方能传神且传韵的表达出作品的神韵来。另一方面绝句小说要出好作品,在构思上务求巧妙,境遇冲突,陡然蹊跷,或描摹世间万象,展示人性,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以写人为主,兼写动物,笔者就曾以动物为题写过这样一篇绝句小说:
绿叶与蚂蚁
小河,流水湍急,蚂蚁兄弟失足掉进了河里,扑腾,挣扎,奄奄一息……这时,岸边树上,一片绿叶借助风力,奋不顾身扑向河里,化一只小船,救起了蚂蚁兄弟。
“叶子兄弟为啥救我,却不顾年纪轻轻的自己?”蚂蚁心里满是感激。
“救人要急,哪还顾得上想自己……”绿叶反倒安慰起蚂蚁:“没事兄弟,虽然离开了枝头,我还可以化作肥沃的淤泥,陪伴养育我成长的母体……”
“谢谢你……”蚂蚁感恩,带领一大群兄弟,庄重的抬起绿叶,缓缓走进金色的阳光里……
在这篇只有字左右的绝句小说作品里头,笔者借助绿叶的义举和蚂蚁的报恩,反映了当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寓意十足,又不乏情趣,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可以说通过绝句小说,真的可以写出许多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味道来,这也是笔者从一开始就对绝句小说情有独钟的缘故。经过一番努力,笔者也先后有多篇绝句小说作品在《语言文字报》、《中华日报》、《大运河文学》、《运河》、《哈达铺》、《儒韵祥通》、《城市信报》等刊物上发表,并很荣幸担任绝句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一职,虽然任重道远,却感到莫大的荣幸,作为普通的一名文学爱好者,能为中国新文体的推广与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在笔者看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
四、绝句小说教学心得
在慢慢熟悉了绝句小说的笔法之后,笔者也感觉这种新文体也很适合当代学生学习和创作,一方面绝句小说很短,字以内的文章,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但绝句小说不等同庸俗的快餐文化,也不是世俗的段子,它是用精辟的语言去描述社会,讲述道理,书写人生,对学生而言除了文学的欣赏,也有社会教育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绝句小说讲究韵律美,这正好弥补了当下学生文言文和诗歌鉴赏能力的不足,通过学生读和写绝句小说,能让他们对词汇把握更加精准,在韵律的掌握上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有助于语文教学中诗词、文言文的理解和深度认知,鉴于此,笔者就大胆的把绝句小说带进了课堂。
笔者首先从绝句小说博客中选择优秀的绝句小说作品,并附上绝句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写法说明,张贴公布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又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介绍和讲述了在创作绝句小说时如何巧妙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选用韵脚等等,还展示了自己获奖或者发表的绝句小说作品,鼓励学生们也尝试着新文体的学习与创作。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介绍完绝句小说的周末,笔者就欣喜的收到了学生自己创作的绝句小说作品,虽然有的作品显得幼稚,有的作品缺乏韵味,有的作品深度不够,但从孩子期待的眼神中笔者看出了孩子们对新文体学习的认真与执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修改,初二学生庞洁滢同学根据亲身经历,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绝句小说作品:
让座
姐妹俩,有急事,往家赶,等公交,好心肠,礼让他人最后上。谁料轮到他们俩,公交车上人已满,司机只好喊:“挤不下,你们等等下一班。”
两人脸上露难色,齐声恳求:“家中有急事,就怕赶不上,求求各位挤一挤,让一让。”
车上众人都不理,一脸漠然,还有人朝着司机嚷:“开车开车,挤不下,按理就等下一趟!”
“慢!你们不让我们让!”临近车门座位上,一对老人搀扶着站起,笑对俩姑娘:“你们心地善良懂礼让,家里有事应帮忙,我们座位让姑娘,退休之后没啥事,我们等等车,也不妨。”
姐妹俩如愿以偿,感激话也不知如何讲,无声的鞠躬,抬头望,车上掌声响起,为老人,也为俩姑娘。
车厢里,星点阳光,温暖的春风在每个人心头,久久荡漾……
这篇绝句小说先后在校报《中山华附》、《中山日报》、《语言文字报》、《语文报》上发表,有幸成为全国首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绝句小说作品,消息传出,很快就引起了《羊城晚报》、《中山日报》两家媒体的
有理由相信,绝句小说新文体的诞生必将给中国文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文学之风,它以独具匠心的构思,精巧绝伦的语言魅力,清新优雅的文风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
附:
■绝句小说简要定义和资讯:
绝句小说是小说格式的诗化撰述,字以内,既要体现小说的描写风格,体现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又要体现诗之绝句的韵文特色。是一种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独立独创的小说格式新文体。年1月5日倡导以来,《微型小说月报》、《山东文学》、《关东诗报》、《关东诗人》、《城市信报》、苏里南《中华日报》、《德州晚报》、《襄阳晚报》、《诗群落诗跨界》、《邹鲁作家》、《金城文学》等50余家海内外报刊开设了专栏或专版;《新青年》、《悦读》、《陶山》、《大运河文学》等刊封面压题导读;《语文报》、《农村大众》、《皖江晚报》、《中山日报》、《梧州日报》、《曲靖日报》、《扬州日报》、《洛阳晚报》、《濮阳广播电视报》、《高邮教育》、美国《伊利华报》、印尼《讯报》、《崇德文苑》等报刊在副刊头条和头版头条刊发推介;《语言文字报》、《含笑花》、《关东文学》、《西北文学》、《四川人文?精短小说特刊》、《羊城晚报》、《包头晚报》、《广西日报》、美国《亚特兰大新闻报》、加拿大《中华导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以专题专访等形式对这一新型文体的问世、定义和0余篇次作品予以报道和刊发;许桂华讲师、刘海涛教授、王举芳、王爱民等专家、学者和作家在《教育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微型小说月报》、《山东文学》、台湾《艺文论坛》、《巢湖日报》、《周口日报》、《周口新闻阅评》、《鹤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有关绝句小说新文体的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
■特别说明:所用图片全是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撤换或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