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尝而止蚂蚁金服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去金 [复制链接]

1#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自此之后,一家由阿里内部孵化的科技金融公司蚂蚁金服,凭借支付宝和余额宝两大“杀手锏”,彻底改变了国人的金融消费习惯,并且真的迫使银行们做出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然而,在国内这种大环境下,允许出现“伟大”的公司,但几乎不可能出现“大而不倒”的企业。面对这样现实情况,蚂蚁金服在完成“使命”之后,便开始了其由“科技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的战略转变。

6月5日,路透社援引4位消息人士称,蚂蚁金服已经决定对发展方向进行战略调整:从支付公司转型为一家技术服务公司,技术服务将占到三分之二收入,支付将成为次要业务。

据了解,在年,技术服务贡献的收入在蚂蚁金服占到了34%,支付业务的收入占比54%、金融服务占比大约为11%。而蚂蚁金服计划将技术服务占比在五年内提高到65%,即三分之二左右;并且争取在今年将支付业务和金融服务占比分别削减到28%与6%。

简言之,今后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花呗、余额宝等金融支付服务,不再是公司重心,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在线风险管理、反欺诈等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技术业务将成为公司重心。

而在此之前,蚂蚁金服就陆续将自家的金融服务向银行、基金公司开放,并陆续与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中型国有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媒体还报道,称蚂蚁金服战略调整是因为国内对金融服务的风险加强监管。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蚂蚁金服就开始其“瘦身长跑”,从最初的余额宝10%以上的利率到如今近4%的利率,并且采取限额限时购买方式,再到如今余额宝“T+0赎回提现”金额从5万元变成了1万元…..

显而易见,面临来自监管机构的压力,蚂蚁金服正努力主动去风险化,并且为了规避风险,其现在开始主动进行战略调整。

耐人寻味的是,在蚂蚁金服提出自己是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之后,国内其他的金融科技公司如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并且同样主动与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正如一句老话所言“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集体去金融化,各位又是如何看待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