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蚂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让孩子学得停不下来做好这三个关键词,让 [复制链接]

1#

说到孩子,除了孩子平安健康,父母们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自觉地好好学习,并且是一直好好学习。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一说,只要做好下面三个关键词,就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关键词一:兴趣

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老话说,有钱难买我乐意。孩子尤其如此。

对于喜欢的事情,孩子可以专注很长时间。比如说,玩喜欢的小汽车,听好玩的故事,甚至观察地上的蚂蚁。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后劲十足,首先得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有时候做爸妈的会很困惑,孩子能对学习有兴趣吗?答案是能。关键看父母怎么引导。想要培养兴趣,我们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做:

1.营造学习的氛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相信家长们都听说过。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句话背后的道理?其实就是,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容易模仿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

家里谁都不读书,却希望孩子手不释卷。让孩子好好学习,你在边上刷剧打游戏。这样只会把孩子越带越偏。

今年高考后刷屏的才女武亦姝,从小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而她之所以成长到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父母为了培养她,和她一起学习。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就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营造学习的氛围。

父母爱阅读,孩子也会模仿。

2.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著名钢琴家朗朗就曾说过:兴趣是练出来的,你练都还没练怎么知道有没有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说没有兴趣,并不是真的没有兴趣,而是不了解。比如如果你问孩子,想不想练琴。孩子多半是要拒绝的。但是如果你给孩子听钢琴曲,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就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学习。

也就是说,你需要让孩子感受,学习会带来的美好体验。而不是先让孩子感受到辛苦和无聊。所以一开始不要问孩子,你想学什么。而是带着孩子尝试。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是不是喜欢?

3.理解和鼓励孩子

有的父母会说,孩子的兴趣很浅,都维持不了三分钟。确实,当孩子还没有真正地热爱,兴趣就像是微弱的火种,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

就拿练琴来说,刚入门时,练习都是比较枯燥的。孩子年龄又小,让他们坚持训练,就很容易被困难吓退。而长时间反复的训练,会消磨掉他们本就不多的热情。兴趣有可能就此消失。

这种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看到孩子想放弃,我们会着急。但是我们不但不能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还要为孩子减压。很多情况下,孩子说我不练了,往往是因为挫折感,或者是觉得累。如果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表示理解。当孩子释放了情绪,很可能已经自我说服,下一次又能快乐地练习。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从挫折中走出来,父母就需要鼓励孩子。我们可以从孩子已经取得的成果来表扬他,同时用未来的愿景来吸引孩子。当我们提供了适当的支持,孩子就能自己战胜困难。

鼓励可以帮助孩子战胜挫败感,重新出发

关键词二:习惯

英国著名家普德曼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习惯对于个人的巨大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起居、学习工作、爱好娱乐,无一不受习惯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兴趣有时是一时冲动。因此,如果想让孩子的兴趣,转化成长久的坚持,就一定要养成学习习惯。普通孩子和学霸之间,差的往往就是习惯。

我们的习惯,塑造着我们。

那么学习习惯,要如何培养呢?

1.从一分钟开始

习惯之所以称为习惯,就是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像读书,有人贪多,一上来就希望每天一本书。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人而言,这样的要求很容易瞬间击退热情,坚持个两天就放弃了。

那要怎么做会比较容易?樊登老师曾经说过,打开书,就完成了阅读的一半。想一想确实如此,有时候明明觉得应该读书,但是想到厚厚一本,而且有可能读起来困难,我们就放弃了。

所以每天只要对自己说,打开书就可以。一般来说,书只要打开了,就一定会读几页。有时候甚至一口气读完了。当然如果就读了几页也不要紧,在养成习惯的初期,任务就是打开书。因为任务轻松,就容易坚持。

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一开始只要让孩子每天学习,不必给出太高的要求,等习惯养成后再慢慢调整。所以哪怕每天只学一分钟,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先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每天增加一分钟

当初步养成习惯,就可以逐步提高要求。比如从每天一分钟,到每天增加一分钟。拿读书来说,如果想要每天读书一小时,在最初的习惯养成后,再经过两个月,就可以达到目标,并且轻轻松松。

这个步骤很关键,如何从毫无压力能做到,过渡到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实现,既不能着急,导致习惯养成失败。也不能停滞不前,一直在舒适区。

所以在调整阶段,一定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