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之前交易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以及当下监管机构的回应;很多老铁可能还不理解,蚂蚁的平台稳定,产品也都运营得好好的,怎么就说人家有风险了呢?
下面投帅简单为大家分析下,蚂蚁金服的风险点究竟在哪。
首先,是杠杆率太高。
按最新的网络小额贷款规定,联合贷款的出资比例最低要达到30%;而蚂蚁集团的自有出资比例只有2%,远低于要求的数值。
什么叫联合贷款呢?
比如,大家熟悉的花呗借呗,其实都属于信贷透支;是蚂蚁集团先借钱给我们垫付,然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再把这钱还给蚂蚁。
但是这笔贷款不是蚂蚁自己出钱借给我们的,而是以它牵头联合了很多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借给我们的,其中它自己出资的比例只有2%。
怎么做到的?就是用了现代金融创新的一个产物“资产支持证券ABS”。
举个例子:蚂蚁借呗,总共借出了亿,可它自己只有两亿,剩下的98亿怎么办呢?
简单,找一家专业金融机构做SPV,把这亿的借款打包拆分,以证券的形式拿到市场上发行出售,这就是资产支持证券。
很多场内的资产管理公司都会因为这个ABS证券的高收益而进行投资。
蚂蚁募集到钱,就可以继续放贷给我们了;等我们还了本金和利息,它再拿这钱去兑付给ABS债券持有人。
然后产生新的借呗款,它还可以继续拿去做新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募集到钱再放贷,如此循环不息,就能创造出一场空手白狼的金融奇迹。
其次,是集中度太高。
以花呗为例,蚂蚁花呗的用户,据说高达5亿。
而我国14亿人口,刨除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也就是9亿左右,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使用花呗。
也就是说,我国每两个劳动力中,至少就有一个人欠着蚂蚁钱。
不管金额大小,单从这个数据集中度上看,这个风险可谓相当惊人。
我们做投资的都懂得,资产越分散,越能够抵御风险。风险越集中,就越难防控。
这么多人都在使用,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出现一点意料之外的黑天鹅,都有可能影响到花呗正常还款率。
高集中度,再配上前面说的高杠杆,就意味着,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高,同时可能造成的破坏力又大。
如果不先未雨绸缪,抢在风险到来之前,进行化解,那么一旦雷爆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第三,是估值太高了。
蚂蚁集团的招募书显示,其核心利润超过50%都来自微贷市场,也就是花呗借呗。另有35%来自理财和保险平台。
也就是说,褪下高科技的光彩外衣后,蚂蚁金服本质上依然是个靠传统金融业务谋取利润的金融机构。
而金融机构的市盈率普遍偏低,能拿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套用在金融机构身上,必然会造成估值偏差。
按发行价估计,蚂蚁集团的市值高达2.1万亿,要知道就算被尊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市值也只有1.76万亿。
而蚂蚁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亿,而工商银行同期的净利润为亿。
相比传统银行业的龙头老大,蚂蚁集团以不到七分之一的盈利能力,却获得更高的估值;这怎么看都不太合理。
或许通过互联网的放大作用,后续可能确实进一步提升它的利润,但同时也放大了可能面临的风险。
让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市场合理估值,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
蚂蚁集团的高集中率和高杠杆率,是其高科技光鲜外表下的隐患。
投资理财也好,公司经营也好,进取性太强,都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一直顺风顺水,或许蚂蚁集团可以展现其良好的成长性,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但如果突发风险事件,导致坏账率过高,不但蚂蚁集团本身会陷入困境,更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绝不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